简客留学网 留学攻略 大班教育笔记 教育笔记 《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大班教育笔记 教育笔记 《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教育笔记

或心情、或思考、或经历、或资讯,这些“说说”精练而精彩、用心又走心,有官兵感慨:教育笔记要是也能这么记就好了。

“带笔带本,俱乐部集合”,这是教育前常听到的话。

教育笔记是官兵学习理论知识的助手、记录成长进步的载体。

好的教育笔记,既能增强政治教育效果,又能帮助官兵温故知新。

但如果用不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成为官兵的负担。

笔者曾到一个连队推门听课,指导员把一堂教育课一分为二,前一半用来讲课,后一半用来组织大家抄写提纲。

翻开战士的本子,除了姓名不同,内容完全一样。

而外出执行任务的官兵,他们的笔记则由人代抄,或自行补抄。

有战士调侃,“不怕五公里,就怕抄笔记”“举头望明月,低头抄笔记”“生活不只有眼前的教育,还有抄不完的笔记”。

作为课堂的延续,教育笔记本该突出个性,帮助带兵人捕捉官兵认知偏差和情绪变化。

显然,“抄笔记”的方式,使这个功能丧失了。

这种笔记颇受诟病,可为啥难以变脸?指导员解释说,过去也曾尝试过让官兵自由发挥,后来被上级叫停了,理由是“不规范”“缺斤少两”。

这样,旨在帮助记忆、启发思考的笔记,沦为应付检查的工具;旨在帮带指导、督促落实的检查,反而助推了造假。

纸面上“齐刷刷”、脑袋里“白花花”,致使教育笔记“漂漂亮亮”地走了过场。

教育贵在真诚,笔记贵在走心。

一本好的教育笔记,基层官兵会非常珍视,记得用心、写得走心,离开部队时也会念念不忘、恋恋不舍。

当年,雷锋同志的日记和笔记情感真挚,见证他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其中很多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而如今一些部队,官兵的教育笔记成为“空心砖”,又怎么会留下活思想?让教育笔记成为走心的“说说”,是基层官兵的希望。

青年官兵思想活跃,带兵人应当鼓励他们在笔记上留下思考的痕迹、无声的人生。

机关应改变以往把教育笔记“登记情况”作为教育“落实情况”的评判标准,努力探索广泛参与、客观高效的教育评价体系,上下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使官兵记好笔记、爱上笔记。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932.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