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留学费用 光棍节礼物,过不了几个光棍节

光棍节礼物,过不了几个光棍节

光棍节礼物

1、我眼中有一道彩虹,那是你永不褪色的笑容;我心中有一份情,那是对你刻骨铭心的眷恋。光棍节的夜,你知道我在想你吗?  2、我想把光棍节当情人节来过,你可以帮我吗?  3、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注定有一个人是为你而生的;我也相信注定有一个人是为我而来的。前世你的一次回眸让我至今思念,追随你的足迹流浪的今生。我想我们就是彼此等待的那份。  4、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爱你,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没有你,如果地球将要毁灭,那么我要告诉你“你是我想见的人”。

过不了几个光棍节

黄英摘 要: “光棍节”是一种流传于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以庆祝自己的单身生活。

“光棍节”产生于校园,通过网络等媒介传播和商业因素的推动,近年来已蔓延到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一种节日文化。

如今,这天已成为年轻人聚会、狂欢、购物、相亲或结婚的日子,造就了比传统意义的五四青年节还要深入年轻人心目中的节日。

出现这种现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积极应对、深入分析、疏通引导,帮助青年塑造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树立理性的节日休闲观。

关键词:青年; “光棍节”现象; “造节运动” ;

▲单身光荣一.“光棍节”的缘起及演变11月11日—— “光棍节” (One's Day),源于这一天日期里有四个阿拉伯数字“1” ,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

光棍在中文有单身的意思,所以“光棍节”是单身一族的一个另类节日。

对于“光棍节”的来历,一直是个谜,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说法。

流传最广的有两种:其一: 1993年,南京大学某寝室4名大四学生在“卧谈” (晚上聊天)时,想出了1月1日是“小光棍节” , 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节” ,而11月11日由于有4 个“1” ,所以是“大光棍节”。

其二:设立这个节是上帝的意思。

耶稣诞生那天,也就是公元 1年1月1日,第一个光棍诞生了 (耶稣到底是不是光棍未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成为一些光棍纪念的日子。

可是,在我国真正出现光棍节却在20世纪90年代。

与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不同,大部分青年并不认可这天是“洋节” ,所以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

笔者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笔者1993年上大学,当年11月11日并没有同学谈论这个节日。

1994年11月11日,班级内一男同学自发组织单身俱乐部,要求必须是单身的男同学加入,并发自制的绿色封皮的“光棍证” ,当天晚上在教室举行聚会狂欢。

由于当时通讯网络不发达,同学们对“光棍节”的来由并不可知,纯属于自娱自乐的节日。

高校学生是“光棍节”热烈追棒者。

他们不仅在各自高校BBS掀起“挂牌”高峰,还组织各种各样的联谊活动。

“挂牌”渴望找到另一半的同学纷纷在网上发实名“自荐帖” ,还有不少“团挂贴” ,颇具喜感。

如:上海交大BBS饮水思源网站当天的“十大热门话题”中,有两个是直奔主题的“挂牌贴” ,且都“有图有真相” ,渴望摆脱单身状态的同学在网上发帖介绍自己的情况、求友意向,还大胆地贴上了自己的生活照。

下面列举几例:其一, GG (哥哥) 今年大四, 89年生人,来自皮革之都河北辛集,已经光荣地成为了一枚未来博士生 (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 ……这位准博士生并非赤膊上阵,他的“主挂贴”下还附有“陪挂贴”。

原来,寝室室友也搭车诚征女友。

室友正准备跨学院考研,希望在极其苦闷又紧张的阶段寻找一女生, “一起为人生备考”。

其二,女生也不示弱,同是饮水思源BBS上,出现了一则女生寝室 4 人同时挂牌的“团挂贴”。

有位女孩还逗趣地写了贴心提示: “以前的校长黎照寰曾诙谐地说道,交大 Girl (女孩) 必嫁交大 Boy (男孩),利权不得外溢。

姐妹们还是很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另一半。

希望 GG 们不要几个都投。

万一几位MM都看上你那就麻烦了不是?”▲“光棍节的愿望”再如复旦大学日月光华BBS上,专门征友的版块“网络光协版”人气从十一月初就开始暴涨,连很多已经毕业的职场人士也赶去凑热闹。

社会单身人士也积极参与进来。

他们在这天为结束单身相亲或结婚。

据上海政务网报道 [1]: 2011年11月12日,上海市“首届婚恋博览会”在松江新城泰晤士小镇举行,为期两天的“婚博会”吸引了5000多名女性和4000多名男性报名参加,这使得此次博览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万人相亲大会”。

商业策划者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光棍节”走出校园,大行其道,恐怕还是因为商业因素的加入。

据悉: “世纪光棍节” ,因淘宝等网商的促销大战而变得异常热闹,甚至被网友戏称为“六一节”。

淘宝数据显示,在跨入11日凌晨的第一分钟,就有342万人涌入淘宝商城。

全天成交额为惊人的33.6亿元,是2010年同日交易额的近 4 倍,每秒钟成交3.89万元。

淘宝网和淘宝商城总支付宝交易额突破 52 亿。

不管怎么说, “光棍节”愈来愈像购物节, 甚至有人建议,干脆把 11 月 11 日设为“世界网购日”。

综上可见, “光棍节”作为大学生自创的娱乐性节日,本意多少带有些调侃的意味,而那时候光棍也只是指单身男性。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单身女性的加入,光棍的队伍逐渐壮大,再加上商业策划,让“光棍节”走出校园,如今的“光棍节”已成为单身人士聚会、狂欢、购物、相亲或结婚的节日。

二.“光棍节”受热捧现象解读“光棍节”作为大学生自创的一个自娱自乐的节日,如今受到社会青年群体或商家的热捧。

与中国传统的节日以及西方传到中国的“洋节”不同,它既没有中国古老传说的文化沉淀,也没有外来文化的冲击。

作为新生的节日, “光棍节”如何能被凭空制造出来?节日是人类为适应生产或生活的需要在特定时间共同做特定的事而形成的文化认同。

“光棍节”作为自创的节日并受到热捧,其实质是在满足不同群体的生活需要方面来制造文化认同。

1. 自嘲心理:情窦已开的大学生需要自我解嘲的空间,以求群体共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着极大的改变,由先前的禁止到既不提倡也不反对,校园爱情一下子出现了“井喷”。

看着校园内一对对小情侣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花前月下、教室食堂,你侬我侬、难舍难分。

大学校园里童话般的爱情,着实令人眼馋、心动,但那些情窦已开但未找到合适恋爱对象的大学生在羡慕的同时必须学会自我解嘲,寻找一个心里共鸣的群体,以解苦闷与烦恼;还可以向已恋爱的群体宣告单身的自由与快乐。

于是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单身大学生想到以节日的方式来庆祝自创的“光棍节” ,在这一天,他们通过聚会 (单身舞会、单身快乐之旅、单身宿舍联谊会、单身情歌歌咏会) 享受单身的自由而快乐的时光。

正如司文为 2006 光棍节创作的歌曲——《 光棍快乐》 所唱: “幽幽暗暗迷迷糊糊过了多少年,冥冥之中爱恨情仇是命还是缘。

好想谈恋爱,找个好太太,可她们嫌我不帅,说我不够气派,总是轻轻松松被踹。

缠缠绵绵聚聚散散转眼成云烟,跌跌撞撞匆匆忙忙依然是孤单,寂寞难忍耐。

思念成灾害,时间那么快,现实太无奈,让我终于明白:光棍其实也挺快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努力的工作、好好的生活,自由自在多洒脱;光棍其实也挺快乐,自己保管自己的存折,横眉冷对秋波、不用罗嗦。

相信有个她在前方等我,前方等我。

从上可知, “光棍节”这天无论是单身聚会、征友团贴还是集体示爱,都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渴求宣泄情绪、释放情感以求共鸣的反应。

▲光棍节示爱2. 纠结心里:情感困惑的剩男剩女们需要相互了解的平台,以解人生憾事。

大多数剩男剩女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父母朋友过年过节的热心问候,他们需要在适当的日子里狂欢、发泄,之后又需要积极、务实地面对自己的“终身大事” ,这样才能避免年年“过节”。

正如 《 光棍好苦》 这首歌所唱: “多少年来一个人闯,从来觉得自己挺酷;如今回头一看,寂寞无助;从小我就习文练武,觉得自己是个人物;没想到老大不小,咋没人光顾。

曾经暗恋过的对象,已经嫁做人妇,孩子可以叫我叔叔;到如今没钱没房没车,南无阿弥陀佛,想要对你说声拜托!我是个寂寞的光棍,痛苦的光棍。

昨天晚上加班过度,醒来以后想要呕吐;最近心情挺堵,感慨无数;遇到女人其实不少,可太多都是歪瓜劣枣;偶尔有朵鲜花,还插在牛粪上。

其实我的眼光不高,哪怕废旧材料,或许现在我也想要;可谁知世事总是难料,她们也都很挑,说我太穷她们不要!我是个寂寞的光棍,痛苦的光棍……”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庞大的剩男剩女群体,除了他们自身需要一日的放松、发泄情感外,他们和他们的父辈更关心如何寻找到合适的伴侣以结束单身生活。

为此,利用年轻人自创和热捧的“光棍节”寻找一个单身人士结识、交往、了解、沟通的平台成为必然,于是众多婚恋介绍所、商业活动者借着节日的气氛开展各种相亲活动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3. 惑众心理:情绪高涨的商业策划者需要不同群体的消费,以获丰厚利益。

“光棍节”来了,谁最忙?答案是:快递。

据相关信息显示, 2011 年国内9家快递企业总共调集约4万名快递员,超过700辆快递车专门负责“光棍节”大促销的货物运输。

同时,在货物分拣中心设立超过300 条货物运送绿色通道。

而这 9 家企业加起来,几乎覆盖了国内全部的快递运力。

如此紧张不是没有道理—— “光棍节”就像电影产业的贺岁档,多家电子商务网站都忙于从中分一杯羹。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开展“促销活动”的购物网站足有百余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刺激国民消费已成为商业大战的首要内容。

众多商家通过广告、节假日促销、优惠酬宾等方式吸引广大消费者,但不同的节假日消费群体的反应是不同的。

三.对“光棍节”节日文化的评价及建议综上所述, “光棍节”产生之初,多少带有些调侃的意味,而那时候光棍也只是指单身男性。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光棍的队伍逐渐壮大。

年轻人忙于工作,让他们无暇交友,于是单身聚会成了新的社交方式,在同类人群中,他们的情感得以抒发。

光棍群体的扩大必定吸引商家的注意力。

于是,在商家的助推之下,单身经济就骤然兴起,光棍节的各种促销活动、广告宣传也将这个小众活动,推广成了社会化的节日。

尽管这些年来“光棍节”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严格意义上, “光棍节”并不符合传统人类学、美学以及文化研究对节日的定义——既没有凝固一套严格完整的象征符号系统,也没有本质的、深刻的、世界观性质的思想内涵。

正如一些专家所言,相比传统的节日庆典, “光棍节”仍然缺少了某种独特的、有的精神意义。

如清明踏青、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除夕守岁,人们在节日活动中亲近,感受生长的美、运动的美、圆满的美。

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又受到年轻群体的热捧,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积极应对、深入分析、疏通引导,帮助青年塑造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树立理性的节日休闲观。

首先, “光棍节”使年轻单身群体寻找到释放情感压力的空间。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20岁到35岁之间的单身人士往往是承受社会压力最大的人群,除了学业、工作竞争之外,还有来自家庭催婚的压力。

“光棍节”无非是让光棍们在调侃中轻松面对,有一个机会互相交流,不失为一个解压的方法。

既然“光棍节”适合年轻群体解压,笔者认为在这样的节日里,不仅仅是年轻人的聚会、狂欢,还要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如: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将少数民族年轻人对山歌的文化形式搬到“光棍节”的擂台,可以激发年轻人的诗歌、音乐创作激情,为中国的原创歌曲繁荣发展提供动力;组织一些户外运动,如:拓展训练、攀岩、徒步走、骑单车等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年轻人走向室外、亲近自然、强身健体、团结协作、增进了解,更有利于消除平日的纠结情绪,等等。

这些活动既有助于提高年轻人的动手能力,又能激活他们的创作灵感,还能将民族文化代代传承。

当然,这些只是笔者的见解,只要节日的庆祝活动能够满足单身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并能引导制造文化上的认同,那么“光棍节”作为年轻人自创的节日,它的内涵将更深刻、意义将更深远。

▲有人甚至建议将“光棍节”改为购物节其次, “光棍节”使年轻群体意识到肩负重任需要重新调整定位。

“光棍节”从网络走向社会,从小众活动变成公众活动,这是社会开放度、包容度提升的一种表现。

同时,在这种舆论下,社会给予光棍们的尖锐度也在下降,让单身人士能够有更大的空间选择自己的真爱。

笔者认为在“光棍节”展开相亲活动或结婚登记有特殊的意义,但当前不少地区由于商业的参与, “万人相亲会”、“将爱进行到底”、“婚博会”实质是一场商业促销。

最好是各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协会组织提供单身青年的个人资料, “光棍节”当天组织联谊会、个人才艺展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演讲与口才竞赛、户外运动拓展与协作、交谊舞会,在实践活动中让单身群体交流沟通、加强了解、增进感情,提高相亲的成功率。

最后, “光棍节”使年轻群体领悟到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意思维。

当前年轻群体的最大压力是就业,而“光棍节”这天却成为网民疯狂购物的日子,创下一个又一个商品热销的神话。

从简单的经济营销策略来说, “光棍节”的营销本质并不特别,与十几年前开始推动的情人节消费有些类似,只是被节日刺激了消费、放大了基本需求,但它却可称作一场成功的“心理游戏”。

综上所述, “光棍节”已然成为年轻人的一个节日。

只要在节日的内容里增添一些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与时俱进的文化活动,引导年轻群体树立正确的节日休闲消费观,即使它不能如传统的节日文化寓意那样深远,人们也会赋予这个节日美好的时代意义。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6218.html

TAG:积极向上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