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学校大全 爱眼日手抄报内容,爱护眼睛小口诀七句

爱眼日手抄报内容,爱护眼睛小口诀七句

爱护眼睛小口诀七句

近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眼睛疾病。

如果近视眼患者没戴眼镜,似乎“全世界都是马赛克”。

那么,近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近视了该怎么办?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被称为近视。

近视是一种能看清近处,却不能看清远处的视力问题。

一般来说,近视患者的眼球比正常视力的眼球要长,所以看事物的时候焦距没有落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了视网膜之前。

除了遗传性近视,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是天生的远视眼,也就是眼睛有正向的度数。

在理想的状态下,人的眼睛由出生时的远视发育到成年时期定型,成为正视眼,仅仅保留轻微的度数。

但由于不健康的用眼习惯,我国青少年大多在还没有成年时,甚至在小学毕业前就耗尽了出生时的正向度数,变成了近视。

人类视觉发育的敏感期从出生开始,2~3岁是关键期,可塑性最强;6~9岁敏感性逐渐减弱;12岁以后敏感期基本结束。

小孩刚出生的时候眼球较小,发育的过程中眼球会不断长大,眼睛也从小时候的远视逐渐发展为正视。

理想的状况是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到青春期的时候发展成为正视。

如果3~5岁的小孩验光结果为正视,或者储备的远视度数较低,那么就能预测这个孩子未来可能会近视。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视力问题不够重视,有的家人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孩子戴一副眼镜也没关系。

更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即使有一点近视,也不必配眼镜,因为他们担心眼镜“一戴上就取不下来了”。

实际上,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近视认识的误区。

一般程度的近视会给孩子增加一副眼镜的负担,而高度近视则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高度近视患者中,会有一部分发展成病理性近视,出现可能致盲的眼底并发症。

此外,高度近视性的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眼底病变会带来严重的视力损害,有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低视力,甚至致盲。

而这些情况是不能通过光学或手术治愈的。

孩子近视的表现通常有以下几点:1.眯眼。

当远处目标看不清时,孩子往往采取眯眼的办法来弥补,因为眯眼时眼睑可以遮挡部分瞳孔,减少弥散光线,也就减少了散光的影响,从而暂时提高和改善视敏度。

2.眨眼。

频繁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近视,增加视力清晰度。

3.歪头。

歪头可以减少部分弥散光线的干扰和影响,当家长发现孩子常常歪头看书、看电视时,应当提高警惕。

近视发现越早、程度越轻,防治效果越好。

许多家长可能都有过同样的经历:给孩子配一副眼镜,结果是近视度数越戴越大,于是误认为“眼镜戴上就取不下来了”。

有些家长认为,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害。

其实散瞳不仅对眼睛无害,还可以使眼睛处于休息状态,从而防治近视的发生。

散瞳是应用睫状肌麻痹剂,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放松,在其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验光。

散瞳验光的意义是鉴别假性近视,得到准确的配镜度数。

假性近视为功能性的近视,多发生于儿童用眼过度、用眼姿势不佳,或光线过强、过弱等使睫状肌常常处于紧张、疲劳状态,造成视力减退。

如经适当休息或者用睫状肌麻痹剂滴眼,视力就会得到恢复。

由于儿童的眼睛调节能力强,在非散瞳的状态下为其验光往往会导致近视过矫,配出的眼镜度数比实际度数偏大,这样对儿童的眼睛损害很大。

散瞳验光可以把假性近视的成分去除,使验光更加客观,验出的度数准确无误。

需要注意的是,散瞳验光前,要使用裂隙灯检查眼压,以排除青光眼的情况。

当散瞳验光后,孩子会有怕光、看近处模糊的情况,这都是正常的用散瞳药后的反应。

散瞳验光后,不应直视太阳,出门时最好戴太阳帽、太阳眼镜。

散瞳验光以后到复验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所用的散瞳、睫状肌麻痹剂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

此外,青少年时期是眼睛发育的关键时期,无论孩子有无视力问题,都要定期做眼科检查,也不应忽视近视防控工作。

具体来说,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完善的眼健康档案,从孩子小时候便做好近视的预防和归档,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验光,做好近视的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高度近视影响生活质量。

对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孩子,还可以为他们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上幼儿园之前就可建档。

档案应包括散瞳验光、眼轴长度等数据,并做到每四到六个月复查。

以下分享一个“爱眼口诀”:保护视力很重要,不良习惯须改掉。

台灯放在侧前方,笔尖莫被遮挡掉。

读写姿势要正确,一尺距离要做到。

握笔姿势学问大,拇指食指勿碰到。

乘车走路勿阅读,趴着躺着不看书。

清水绿色常亲近,睡眠充足不过劳。

户外锻炼是法宝,偏食挑食不能要。

心明眼亮精神爽,宽广世界多美妙。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6111.html

TAG: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