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移民经验 深圳在职硕士,边工作边读全日制研究生

深圳在职硕士,边工作边读全日制研究生

边工作边读全日制研究生

AI大道理,90后,刚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01当决定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时候,我的确打算边工作边读书。

一来家里条件一般,心里也不愿意让父母的生活更加艰难,二来我也的确对研究生学历难以割舍。

我对父母说,学费不用你们担心了,我是边工作边读的,我可以养活自己。

于是,大学刚毕业不久,没有毕业旅行,没有放松心情,我就着手在杭州找工作了。

以我本科的专业和学识,摆在我眼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一是嵌入式软件工程师,二是电子硬件工程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面试,我入职了一家科技公司,做电子硬件工程师。

所谓电子硬件工程师的工作,就是跟电子、电路打交道,做芯片。

在芯片中植入程序,再配合机械工程师,就可以做出一个不大不小的产品了。

而程序那一块,便是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干的活。

分工明确。

第一份工作既新奇又辛苦。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仿佛正迈向边工作边读研的道路。

(我所做的工作)02九月份,学校即将开学了。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杭州之大。

跨区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对于要上课的我来说,完全接受不了。

纠结了一段时间后,我还是辞职了。

3个月赚够了第一年的学费,剩下的,还可以做生活费。

正好暂时没了工作,可以好好办理入学手续。

然后进行了选课,这才发现大事不妙。

本以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周末上课的,可是这课表,没有周末的课啊,只有晚上的课。

我们十几个人义愤填膺,感觉被欺骗了。

找老师要个说法,老师也只是含糊其辞,只说暂时还没有安排周末的课,我们选择晚上的课,也不冲突。

人与人的信任有时候就是如此,问也问不出东西,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也不知道。

有个女生,因为周末上不了课,气得退学了,放弃了。

看着她离去的身影,我们惆怅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做打算。

是继续边工作边读,还是留下来好好学习,好好修学分?这是个问题。

没有工作的同学,看见这种情况,已经决定留校学习了,即使最后毕业证书上有个“非”字。

这“非”字,怎么就感觉那么别扭,怎么就感觉“非”是指的非研究生而不是非全日制呢?心里的关最为难过。

情势所迫,三位室友最后都安安稳稳留在学校了。

而我呢,我问自己,怎么办?初心,我的初心不就是为了边工作边学习吗?有晚上的课,先修再说吧。

实在修不到的课,就修白天的,不去上课只考试,看行不行吧。

如此一想,便决定了。

03选课是一回事,选导师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学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开学才开始选导师的,其他的都是复试完就选好了。

让人纠结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每一件都要在短期内做出决定。

当一个人可以做决定,且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一生的时候,这个决定权是幸运还是不幸?至少那时候,我是觉得还不如不要这个决定权,因为决定的过程太纠结,太为难,太有压力。

然而,我们也正是在一个个决定中成长、成熟,到了某个时间点后,再做某个重大决定时,自己就不会再那么害怕,别人也不会因为你的决定而担心。

看着一个个导师名单,我既没有目标,心里也没有方向,感觉每个导师都很厉害。

为难之际,我想起了高考填报志愿时的情景。

有人问我为什么去郑州读书,我说,很简单,因为我姓郑,它也姓郑。

当你想去远方,又没有什么很好的理由去哪里的时候,一丝丝理由可能也会被无限放大,甚至一下子认定,它与我有缘,我就该去那里。

如此简单又有点好笑的理由,也是最好的理由了吧。

这一点,我也用在选导师上。

一个个名字往下看,一个姓郑的老师映入我的眼底,那一刻,我知道就是他了。

然后打开简介,嗯,是研究无人机的。

感觉无人机应该很好玩的样子,反正也没想好学什么,就选这个老师吧。

他问我,“你这个非全日制研究生打算怎么读?”我说,“我想边工作边读。

”“那你有工作了吗?”“入学前有,现在暂时没有,忙完这一段,打算重新在学校附近找一份工作。

”他没说什么,看了看我本科成绩单。

“本科上的课,倒像是那么一回事,还挺符合我这边的要求的。

那行吧。

”于是,导师在确认单上签上了他的大名。

尘埃落定。

从此,和郑老师,和无人机,结缘。

(让无人机当我们的眼睛)04不久后,我在离学校还算近的地方找了一份工作,还是老本行。

当然,没有透露自己研究生的身份。

那时,纠结到底要不要告知,后来想想,他不问,我不说,问什么说什么,也没错。

就这样,我正式开始了边工作边读研的生活。

还是住在学校,只不过别人是白天早起上课,我是早起上班。

晚上有选的课的话,就去上课。

嗯,工作后上课的感觉,只有四个字,不想听啊。

可能大多数时候,就边听边眯过去了。

我在想,这是读研吗?我深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深知有得必有失。

我得到工作,就意味着放弃安静学习。

每当周末我来到实验室,心里总感觉自己格格不入,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个异类。

研一的课很多,而我的课,却出奇得少。

上的课少了,读书的感觉就淡了。

杭州的冬天特别冷,冷到会下雪。

我在大雪天出去工作,晚上再骑车回来。

就这么经历了一个个日子后,再看看工作,再看看身边待在公司几年的人。

我想,我要是一直工作下去,就和他们差不多吧。

是我想要的吗?我大学准备读研,向往的可是技术啊。

什么是技术?做别人不能轻易取代的事情,门槛稍微高点的事情。

现在,我好像可有可无,随便来个人,好像也能做我这份工作。

更重要的是,兴趣问题。

现在的工作实在不是兴趣所在。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我想应该是爱一行才能一直干一行吧。

奖学金可以抵消学费。

生活费嘛,在学校的话也不会很多,加上手头的钱和导师一个月的补助,差不多了。

我甚至想到,差钱的话可以兼职做个家教。

后来也的确去做了两次家教,贴补家用。

这样一想,好像后顾之忧也少了。

05研一下学期开始的时候,我找到了导师,和他促膝长谈了一番。

不得不承认导师的学识之渊博,目光之长远。

再加上自己内心也已经打算留在学校好好搞科研,在长谈后,就名正言顺留在了实验室。

从此,我就过着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活了。

导师也很快开始“压榨”我,磨砺我,给我扔下了毕业课题。

失去了工作,若还不能好好学习,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这样的压力和想法,激励着我,刺激着我,让我不敢放松。

我也时常问自己,我失去了“边工作边读研”的初心了吗?后来,我想清楚了,我的初心是大学时候就埋下了,是读研,是追求技术,边工作边读研只是达成这个目的的中间过程。

那么,带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过着全日制的科研生活是什么体验呢?敬请期待不知要几时完稿的下篇吧。

今日小知识: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学校待遇也不同,有些学校甚至不提供住宿,有些学校也不提供奖学金、助学金。

真想走这条路的人,还是要看清学校的安排和待遇,以及自己的决心。

这是伍识的第 112 个故事很高兴遇见你和你的故事公众号“伍识”欢迎来稿。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6104.html

TAG:我们的眼睛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