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留学攻略 海南会考,会考的难度如何计算

海南会考,会考的难度如何计算

海南会考

生物、地理的考查成绩满分为110分,呈现为A、B、C、D四个等级,划分方式为A(110—85分)、B(84—75分)、C(74—60分)、D(59分以下)。生地会考就是生物和地理两门科目的除校内毕业考试以外,同他校毕业生参加教育行政机关所主持的一次考试。

会考的难度如何计算

2023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生物、地理科目的考试已全部结束。

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对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一起来看!2023年北京市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稳中求进”的原则,注重整体设计,科学性与思想性并重,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日常生活、学术科研、国家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重要议题。

试卷以丰富多样的素材为载体,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构建适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认知框架,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置于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加以考查,反映出世界背景下的中国与中国视野里的世界。

整套试卷布局合理,难易适中,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试题强调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19题第2问考查黄河在中华民族不断探求救亡道路过程中,不断被赋予的新内涵,引导考生理解中华民族不屈奋斗的光辉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第17题展现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士兵临危不惧、以身殉国的壮举,激发考生的家国情怀。

另有多道试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试卷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角度考查考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第1题追溯了传统音乐在规范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2、5题从制度文明入手,一则展现汉代交通体系建设对信息传递和边疆治理的积极意义;一则通过奏折制度,引导考生思考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

第3题通过唐代诗文考查学生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两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认识。

第20题引导考生了解作为中国物产的柑橘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历史试题同样注重世界意识与国际视野,培养考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文化观,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注重考查学科思想方法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01全面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北京历年高考(等级考)试题一贯注重从学科本质出发,考查考生历史学科的思维水平。

试题选取丰富的历史素材,深入而灵活地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着力在试卷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试卷整体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营造情境,引导考生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本质。

对时空观念的考查也贯穿了整张试卷,强调把历史事件或现象置于具体历史时空框架下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基本素养。

第4题以明代经贸示意图设问,是对时空观念的直接考查。

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方法,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7题综合考查了史料实证素养的高阶水平。

对历史解释的考查则集中体现在试卷第二部分。

这部分试题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设问,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方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作出合理解释以及客观评价的能力。

02注重思想方法突出探究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为了有效、深入地考查考生核心素养的水平,试题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而北京考生阅读面广、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也正适应对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在试卷第二部分中有突出体现。

此题材料和设问灵活开放,鼓励多元思考,考生可以结合所学自主选择论点作答,引导考生发挥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也注重中外历史综合性内容的考查,如物种、文化、科技交流以及交通发展等等。

第3题紧扣教材,呼应“史料阅读”等栏目,引导考生认识到诗歌是了解唐代社会的重要材料。

第10题紧扣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对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性学习,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023年北京市历史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继续在高考评价体系改革征程中不断迈进。

试卷继续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强调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继续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史料实证素养的深入考查;继续深化历史探究能力的考查,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继续引导中学历史教学,注重纲要与选必教材的融会贯通,“化用”教材,考查学科主流主干知识。

继续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体现深远的价值立意01强调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试卷强调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突出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例题:第17题要求学生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第6题要求学生准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都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世界观。

试卷突出民族精神,加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考查。

第19题以“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为主题,古代祭祀黄河展现了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近代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黄河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

例题:第7题太行区抗日根据地“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展现了英模的时代特色。

第8题人民政府推广体操,重视增强民众体质。

第9题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的宗旨。

03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试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

例题:第1题以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为素材,考查了学生对中国文化中道德伦理的理解。

第16题考查了儒学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发展,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延续性。

第20题分析中国柑橘品种及研究著作《橘录》在世界传播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14题表现了墨西哥独立后民族文化的发展。

第18题思考欧洲历史步入现代的分水岭,都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认识世界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

”例题:第17题“致敬!致远舰!”与上述史料实证学业质量水平4的描述高度吻合。

此题要求学生辨析和考证材料,并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

学生需要辨别、分析和比较给出的三则材料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描述过程,即表述考证的结论。

在素养要求方面,与以往仅考查史料的分类相比,无疑考查得更加深入。

02强调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试卷以考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

除了史料实证素养,在整张试卷中,还贯穿了时空观念、凸显了历史解释。

例题:第4题以“明代经贸示意图”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信息的分析和理解。

第19题从古今变迁的角度考查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以及近代黄河时代内涵的不断丰富。

第20(2)题从中外关联的角度考查柑橘与《橘录》在世界传播的影响;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提出新的解释。

第17题考查在对致远舰相关材料的辨析和考证的基础上,描述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过程。

03渗透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唯物史观作为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渗透于学生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

在非选择题的作答中,学生应史论结合的进行表述。

第16题“南学与北学”要求学生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这其中蕴含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1题从《史记·乐书》中的材料分析传统音乐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特质;第2题和第5题分别从交通和制度的角度体现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和治国理政的智慧;第19题以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黄河”为情境载体,考查其不断丰富的时代内涵;第20(2)题简述中国柑橘品种和《橘录》在世界传播的影响。

这些都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继续深化历史探究能力的考查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01试题注重开放性与选择性强化对历史探究能力的考查针对北京学生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维灵活的特点,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例题:第18题“延续与变迁”提供不同时期的史学观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对这两种史学观点进行比较、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严谨论述。

最终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

题目给予学生较为开阔的施展舞台,挖掘学生创造性思考问题的潜质。

学生既要综合调动所学知识,又要充分利用试题材料,是对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考查,也引导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第14题从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入手,创设了一个新的历史研究的学术情境,题目着重考查学生利用史料和所学,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02试题注重综合性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梳理和论证能力试题引领学生既要从整体、又要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整合知识框架,建构知识体系。

例题:第19题以“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为主题,材料与设问从中国古代延伸至抗日战争时期。

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梳理不同历史时期黄河在中华文明中的不同形象与不同内涵,从而全面论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这一主题。

第20题试卷以“柑橘”为线索,内容跨越古今中外、经济文化,涉及所学包括纲要上、纲要下、选必2、选必3。

学生需要在几分钟内调动、横向梳理并整合这几部分知识,最终探讨“柑橘与《橘录》”在中外历史中所起到的作用。

03试题突出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强调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例题:第2题题干提供了一份1930年关于西汉的考古发现,而题目中的四个选项也都基本符合汉代的时代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准确推断出哪个选项与考古发现有紧密且准确的逻辑关系,由此做出正确选择。

第3题题干提供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时代特点,而选项则提供了四个不同的历史现象,学生既要对四个选项有正确理解,更需建立起题干与选项的逻辑关系,区分出哪些体现出政治开明与社会安定,哪些强调了经济发达与文化繁荣,从而推断出反映出“贞观之治”的正确答案。

继续引导中学历史教学注重纲要与选必教材的融会贯通01紧扣学科主干知识,全面落实课标要求考查知识的灵活运用试题紧扣教材主流主干知识,全面落实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科主干知识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在运用学科知识解决新情境下新问题的过程中凸显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

例题:选择题第2-5题注重考查汉简和邮驿发展、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明朝的经贸、清代的奏折制度。

非选择题第16题考查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演变。

第19(1)题借助祭祀黄河这一历史现象考查了殷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及思想观念的变化。

第20题以柑橘与《橘录》为题考查了宋代经济发展相关主干知识;选择题第6题考查了鸦片战争;第7题考查了大生产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发展;非选择题第17题以“致敬!致远舰”为题考查学生对甲午战争中致远舰官兵英勇殉国的认识;第19题以黄河时代内涵的变化为载体运用表格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20世纪上半叶近代中国革命历程的理解等;选择题第11-15题分别考查了罗马共和国、中世纪德意志行会、美国《独立宣言》、墨西哥独立、联合国相关职能等历史问题;非选择题第18题则考查了学生运用15-18世纪欧洲历史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等。

02“化用”教材资源,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材不仅仅是教学的资源,也可以转换为考试评价的资源。

试题的情境创设、素材选用,巧妙“化用”教材资源,有利于引导教学全面研究、深入使用教材资源。

例题:第3题借助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不同特点描绘,灵活考查学生对诗文的准确理解。

此题的命题创意,“化用”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中的学习拓展“选读杜甫作品中与当时历史现实有关的诗篇,体会其史料价值”这一要求。

第10题以信息技术发展对史学研究的影响为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的理解,此命题的立意与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活动课《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教学旨意基本一致。

如上“化用”教材资源的命题设计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认识,也对用好、用足教材资料推进教学改革深入,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有积极意义。

例题:选择题第13题、第14题、第15题考查《独立宣言》、墨西哥独立和联合国大会等教学主干知识的同时,以《独立宣言》形成过程中的争议、墨西哥独立后对阿兹特克人的认识和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522号决议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普通历史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认识;非选择题第16、17题所考查的儒学和致远舰,虽然是学生所学主干知识,但是依据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对学生汲取、运用材料中的历史信息,灵活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提出了挑战,在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

非选择题第20题将选择性必修2中的食物生产、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以及《中外历史纲要》中的相关必修内容综合融通于“柑橘与《橘录》”这一历史问题的探究之中,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对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具有指导意义。

点评专家北辰(北京教育考试院)郭井生 高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赵文龙 高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冉 峰 高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贾海燕 高级教师(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郝万清 高级教师(北京市第二中学) 2023年北京等级考生物试题的命制,牢记为党育人、为国选才使命,持续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坚持德育为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根本遵循,努力发挥试题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

优化智育考查,进一步探索对“体美劳”的考查引导,稳步推进“五育并举”考试内容体系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试题坚持北京命题理念,延续生物试题风格特色,注重基础聚焦素养,关联教材摒弃题海,重视潜能启迪思维,积极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01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服务人才选拔培养试题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创新人才选拔、引导投身科技强国建设等方面,积极落实、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价值导向功能,服务国家所需人才的选拔培养。

1.构建“五育并举”内容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试题持续探索“体美劳”与学科内容的有机结合,不断完善“五育并举”的考试内容体系。

如第2题以“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能源物质相对量”创设情境,引导考生科学锻炼,合理运动。

又如第19(4)题要求考生分析设计出在大田育种时要通过颜色特征拔除杂苗,熟悉田间劳动场景有助于理解该题。

试题在考查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将劳动教育浸润其中,鼓励考生有形、有感、有效地获得真实劳动体验,充分体会创造性劳动的价值。

2.全要素考查创新思维,积极助力创新人才选拔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创新型人才选拔是今年生物学科命题的重要目标。

试卷第16(4)、21(3)、19(3)、17(3)、18(4)题,分别从提出创新性问题、设计创新性实验方案、实施设计方案的关键操作、检验实验假设到对不同方案评价反思设置问题,实现了对创新思维全过程、全要素的考查,有助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考生脱颖而出。

3.宣传“种业振兴”,引导投身农业“芯片”研发,端牢中国饭碗优质作物品种是农业的“芯片”。

第19题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我国科学家创制优质油料作物品种为情境,将一系列问题创设于真实的现代育种科研场景中,引领考生由浅入深地思考、解决问题。

考生不仅能了解现代化育种流程,感受科学的魅力,还能参与通过育种解决因制种不纯而导致减产的实际问题,引导考生深刻体悟“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意义,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02注重关联教材持续导向教学试题注重将教材内容作为情境,注重对教材中主干知识和大概念的考查,注重对教材中实验操作、原理及其迁移应用的考查,持续引导教学用好教材,摒弃机械刷题。

1.紧扣教材内容,把学生课堂表现考出来,引导教学“讲透教材、用活教材” 试题采用多种方式将教材有机融入,引导教学重视对教材的研究和使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第3、4、6、9、10题基于教材原型内容,从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法设问,直指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把课堂表现考出来。

第20题紧扣教材中光合作用这一重点内容创设,第(4)小题更是以要求考生概括出教材内容外的新收获为任务灵活考查,试题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引导教学对教材的活用与化用。

第21题综合三册教材内容,要求基于课堂所学并利用试题信息,创新设计制备肥胖模型小鼠的方案,呈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考查方式。

2.重视教学实验,把学生实践能力考出来,引导教学“做真实验、真做实验”生物学实验是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载体,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16题以科学家分离溶菌细菌为背景,与教材中“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实验紧密关联。

试题意在引导学生在课堂实验中真动手、真思考,有效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03探查核心素养测评学习潜能命题秉持“素养立意”理念,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真实情境创设真实任务,引导考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务实作风,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精神持续学习,报效祖国。

如第17(3)题要求考生基于生物学重要概念,结合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借助简单数学计算,验证生物科学假设。

试题以融通的多学科知识为载体,考查通过理论计算与实践检测相互验证的大科学思想方法,引导考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在解题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第21题采用科学家避开常规实验方法,以新技术路线巧妙完成复杂科学实验为情境展开,考查考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重要价值,鼓励弘扬创新精神。

新高考以来,北京生物试卷创制的材料学习题以测评考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从获取、解读、运用新知识到迁移创新等阶梯式能力考查,评测考生的学习潜能。

第20题作为典型的材料学习题,以我国科学家新揭示的重要科学机制——细胞氧化还原稳态调控途径为情境,将基于教材知识的新概念(活性氧代谢调控)、新过程(A酸-B酸循环)、新方法(科学家解析调控机制的研究思路)等有机融入,要求考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这些新信息,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并加以应用,要求既要“学会”课堂知识,更要“会学”新知识。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2023年等级考生物试题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选才”为根本目标,注重整体布局,突出学科特征,坚持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地位,从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学习潜能等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几个重要方面,着力优化智育考查,加强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引导,以核心素养考查为主要路径,发挥积极教学导向,持续推动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营造有利的教育生态。

2023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物学试题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发扬北京生物学学科命题特色与风格:凸显课标引领,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立足学科基础,导向课堂教学;重视主干知识、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与态度责任的整合,稳步推进“五育并举”考试内容体系建设,旨在考查考生“真实情境下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充分考虑首都高中教育学情,不断丰富命题情境,加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力度,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一强化素养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01凸显时代主题,推进“五育并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2题以“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能源物质相对量”情境,引导考生在体育锻炼,健康身心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运动。

第18题以“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情境,引导考生在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重视美育,提升审美素养,养成爱护环境的主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19题以二十大报告提出“种业振兴行动”为指导,以我国科学家创制优质油料作物品种为情境,创设系列问题,让考生置身于真实的现代育种科研场景中,解决因制种不纯而导致减产的实际问题,要求考生分析设计出在大田育种时要通过颜色特征拔除杂苗的田间操作,树立劳动意识,体会创造性劳动的价值。

引导考生深刻体悟“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意义,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二体现科学课程本质,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01在“真做实验”方面,重视课标要求的学习活动,大容量展现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评估考生科学素质基础生物学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学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第13题综合讨论实验操作与目标的关系,考查考生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的实践能力。

选项分别指向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调查某种生物种群密度、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植物幼苗等学习活动。

试题既强调规范的操作,又凸显严谨的思维。

第16题以科学家分离溶菌细菌为背景,问题设置贯穿了发酵工程中的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和微生物培养等基本实验操作。

指向本模块要求的获得纯化的酵母菌落、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计数等学习活动。

试题意在引导课堂实验中真动手、真思考,有效提升考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生物学课堂开展的实际动手的学习活动外,试题中出现较多课程内容里经典实验中经常提及的实践操作,如示踪、杂交、注射、测量、植物栽培、小动物饲养和细胞培养等。

02在“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方面,基于真科研情境,全流程反映科学探究过程,全要素考查科学思维,积极助力科技创新人才选拔 生物学课程要求考生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

试卷并非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题目里“套路化”地呈现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而是在不同的题目里渗透科学探究的全要素,在整卷的总体布局中考查科学探究的全流程。

第16题(4)在自然现象和基本方法等题干信息的支持下,要求考生写出探究实验的假设,从提出创新性问题的角度设问;第21题(3)在给出研究目的和主要材料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完善制备模型小鼠的技术路线,从设计创新性实验方案的角度设问;第19题(3)在提示育种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对其中的田间操作进行描述,从实施设计方案的关键操作角度设问;第17题(3)针对经典实验中神经元静息电位的测定,要求考生利用具体的公式分析骨骼肌细胞实验数据,从检验和校正实验假设的角度设问;第18题(4)题呈现不同的研究思路,要求考生进行比较和批判性思维分析,从对不同方案评价反思的角度设问。

试题实现了对考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全面考查,有助于具有高阶思维表现的考生脱颖而出。

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创新型人才选拔。

第9题中在给出教材中已有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基础上,增加了“促甲状腺激素能刺激甲状腺增生”的新信息,要求考生判断食物中缺碘会造成相关激素分泌量的改变。

第6题的情境将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和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中“转基因抗虫棉”结合起来,两个情境均是考生耳熟能详的,但考查角度不是考生熟悉的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或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而是要判断给出的农业生产措施能否使转基因抗虫棉保持抗虫效果。

其中有的措施考生平时从未遇到过的,因此对考生的综合判断能力要求较高。

但在具体考查形式上每道大题除了前两问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以外,均为对概念中实质或原理的延伸或迁移,强调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创造性思维等方法阐释生命现象或规律。

第16题中培养与分离的溶菌细菌是考生不熟悉的,其基本操作如培养基的组成是大致相同的,但考生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溶菌细菌特点来鉴定和分离出溶菌细菌;第17题的情境是骨骼肌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将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中学过的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加以迁移应用。

四服务选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测评学习潜力01融通多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引导考生像科学家一样解决问题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是融通的,可以相互借鉴用以解决问题。

第17(3)题考查考生基于静息电位等重要生物学概念,结合“K+静电场强度”“电荷平衡”等科学学科的知识,借助简单的数学计算,验证生物科学假设。

引导考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在解题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02不仅考查是否“学会”,更测评是否“会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主动的学习意识和快速的学习能力对考生的终身发展尤为重要。

试题不仅考查考生是否“学会”,即是否能用所学的“旧”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是否能在新情境下快速获取新信息,准确运用新知识,创新性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第20题以我国科学家新揭示的重要科学机制——细胞氧化还原稳态调控途径为情境,要求考生在已经学习过的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间协调配合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新材料,解读活性氧代谢调控的新概念、A酸-B酸循环的新过程、科学家解析调控机制的新思路方法,从稳态平衡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构建新的细胞器间协作的知识结构,迅速抓住本质规律,快速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科学思维灵活创新地解决新问题。

点评专家。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4384.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