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留学攻略 我的父亲作文600字,模仿《背影》写亲情的作文

我的父亲作文600字,模仿《背影》写亲情的作文

模仿《背影》写亲情的作文

1925年11月22日,民国著名刊物《文学周报》上刊登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背影》中父爱感动了许多人。

特别是朱自清父亲朱鸿钧撑着肥大的身躯,艰难的跨过站台和火车轨道买桔子送朱自清的画面令人泪目。

可谁知道呢?其实朱氏真实的父子关系,远没有相像中那么和谐,朱自清背后的心酸。

朱自清曾经断绝父子关系达三年之久,而朱自清不断的转移地点躲避父亲,也是他远在台州温州教学的原因。

实际上,甚至因为朱自清妻子武仲谦的缘故,朱氏父子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程度。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家世是书香门第,父亲朱鸿钧也是个读书人,他对儿子有很大的期望;母亲周氏,跟鲁迅(周树人)是本家。

1903年,朱鸿钧带着妻小搬到了扬州,朱自清在扬州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朱鸿钧对子女教育严格,朱自清放学回来,都要上交自己的作文。

如果写得不好,朱鸿钧会直接将它们扔进火炉里烧掉! 不过他也有慈爱的一面,冬天晚上,他会在屋子里点起洋灯,煮上一锅热腾腾的豆腐,让孩子们过来吃。

一家人其乐融融,屋内温暖如春,这是朱自清最美好的回忆。

朱自清作为长子,14岁跟武仲谦订婚,武氏是扬州名医威三的女儿。

家世并不比朱自清家差。

武仲谦从小性格活泼开朗,特别爱笑。

18岁的时候,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回家完婚。

热热闹闹地将武仲谦娶过了门。

虽然是旧式婚姻,但朱自清对武仲谦甚是满意。

夫妻相处也比较和谐。

而此时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在徐州做官,做到了徐州榷运局长,相当于现在的“烟酒公卖局长”。

这是个肥差。

每年能得不少的银两,而朱家是个大家庭,祖母仍在,但一切用度都要靠朱鸿钧的收来维护。

然而,自从朱鸿钧当上局长后,沾染了一些官场陋习,又偷偷娶了一房姨太太。

朱鸿钧其实有好几房姨太太,当时候法律是允许一房多妻的。

没想到的是,老家的潘姓姨太太得知消息后不干了,跑到徐州来大闹一场。

闹得满城风云,被登了报纸。

而朱鸿钧也因此受到了上司的查处,结果发现存在挪用公款问题。

因此48岁的朱鸿钧被革职丢了官,家里的经济状态一落千丈,其71岁的祖母听闻后一气之下病倒,没多久去世了。

而朱家的家道自此衰落下来。

父亲无收入,而朱家是个大家庭需要开支,而朱自清刚在北京大学预料读书,对于朱自清来说,北京大学的学费都成了问题,后面是靠着其妻武仲谦变卖首饰,才完成了学业。

其祖母去世后,朱自清回到扬州奔丧,看到了家里惨状,想着逝去的祖母,不禁失声大哭。

其父典当了一些家产,又借了些钱,办了丧事。

而朱自清看到此事后,以及众多未成年的弟妹,心里焦虑,遂改名为“自清”。

丧事完毕,朱自清赶回北京上学,而朱鸿钧也要去南京找差事。

父子同行,朱自清去北京完成了学业,而朱鸿钧去南京后却没找到工作。

自此一蹶不振。

1920年22岁的朱自清回到了扬州老家,到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教书。

后又到省第八中学任教务主任。

由于朱家是个大家庭,朱鸿钧失业后,家里顶梁柱没了,经济非常拮据,全靠着典当过日。

朱鸿钧动起了朱自清薪水的脑子,他想自己有权支配儿子的全部收入,于是朱鸿钧凭借跟校长的私交,让学校把全部的工资都送到他的手中。

这种封建的行为,朱自清无法接受。

毕竟朱自清受过现代的教育。

后由于朱鸿钧去南京也没觅来好差事,心情不好,在家里常发脾气。

而朱自清的妻子武仲谦热情、开朗,每天笑嘻嘻的。

朱鸿钧碰到了,心情郁闷,就要骂道:家里都这样子了,你还有心思笑吗?而武仲谦自此后,渐渐也忧愁起来,在房间里面落泪。

被朱自清知道后,他决定辞去老家的工作,带着妻子前行温州、台州、宁波等地谋职。

而由于工资无法被朱鸿钧掌握,父子矛盾终于爆发了。

1922年朱自清回家,朱鸿钧拒纳朱自清入门。

1923年,朱自清回到杭州,积蓄已久的矛盾爆发。

父子正式决裂。

父子因为此事情不相见二年多了。

才有了《背影》开头的一幕。

在温州教书的时候,朱自清生活有点拮据,这个时候,好友俞平伯介绍,去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授。

他想念着留在南方的弱妻稚子,朱自清也有点后悔,也开始想念年迈的父母。

而1925年,朱自清竟然收到了父亲的来信,父亲信里说的一句话彻底让朱自清泪目了。

朱鸿钧也是擅文才的。

这可能是遗传吧。

朱鸿钧说: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子欲养而亲不待,朱自清直到这一刻忘记了父亲的所有不快。

他想起了八年前,料理祖母丧事后,父子同车北上,在南京浦口车站分开,父亲穿过铁路买桔子的背景。

朱自清辗转反侧,提笔写下了散文《背影》。

深情饱含笔端,字字泪目。

最后深情呼告,我不知道何时与他再见!散文中,朱自清原谅了父亲多年荒唐行为,血缘之情终于战胜了彼此间二年间的隔阂。

本来是篇和解的文章,谁知道竟然在报纸上发表。

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同一年,弟弟朱国华拿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他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朱鸿钧先睹为快。

朱自清父亲已先去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情到深处,老泪纵横。

虽然是个老式的父亲,但朱鸿钧对于长子朱自清,是最看重,也是最重深 情的。

后来,朱自清回家跟父亲见了面,双方握手言和了,虽身处两地,却也挂念着对方,恩怨都付一泪间。

只是战火连连,贫困潦倒的朱自清又疲于为家庭生计奔命,终是偶尔才得以相见。

1945年朱鸿钧去世,由于正处于抗战期间,朱自清来不及奔丧,3年后,年仅50岁的朱自清也溘然长逝。

天下父母的爱都一样。

朱鸿钧有自己的苦衷,而朱自清到最后的释然和解,即使诸多恩怨,在亲情和爱面前,都不算什么的!!!。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4275.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