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移民政策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高三历史二轮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高三历史二轮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二轮教学计划

根据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注意把握广东省出题意图,着重整合了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1.明确复习目标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以部编新课标历史教材作为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

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教材要注意新旧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历史学科目标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②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③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④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2.明确命题质量保障措施新课标下的高考复习命题质量遵循以下措施:第一,基础性。

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022年广东省的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

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

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

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

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研究性。

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

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

第五,地域性。

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

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最近三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广东卷就以广东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

  选择性必修内容: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2)复习进度:  2022年8月1日-9月30日(45课时)复习必修《纲要》上。

  2022年10月8日-11月30日(40课时)复习必修《纲要》下。

  2022年11月1日-12月31日(20课时)复习选必1。

  2023年1月2日-2023年1月底(?课时) 复习选必2。

  2023年2月1-28日(?课时)复习选必3,以及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23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23年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22年8月1日-2023年3月初。

  (2)复习目标: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措施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

从新的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

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

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

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

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华美的“六步复习法”课堂操作步骤与要求。

做到复习课堂要定型,复习目标先列明,考点要求应讲清,知识梳理成体系,考题讲练方法灵,课堂小结务求精,当堂训练练得勤,师生投入有干劲,互动有效意方兴。

第一,明确复习目标。

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明确考点与考向,有的放矢。

第三,梳理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四,落实考题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点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

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五,注重课堂小结。

学生在一节课的小结中得到知识的总结与提高,形成知识体系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得到升华。

第六,当堂训练。

是对课堂学习效果的直接检验,便于学生的课下针对性训练找准方向。

加上一条,讲评的见缝插针。

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

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重视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23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

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

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

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

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

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

“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

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

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3.第三轮复习(1)时间安排:2023年5月(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

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四·命题质量保障措施与命题安排1. 积极与总校交流,虚心接受学校领导的指导,找准外援,也要自力更生。

2. 注重分析历年高考及新高考下各省题型,提炼和借鉴,合理选择。

3. 限时训练/周末作业/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模拟考试,交替进行。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4195.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