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留学攻略 女权组织femen,国际女权评价中国女权

女权组织femen,国际女权评价中国女权

国际女权评价中国女权

【文/观察者网 马雪】“这位权倾天下的中国太后是女权主义者先锋?”7月10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如题文章。

文章称,“铁腕”慈禧可与维多利亚女王比肩,修正主义者们正将慈禧视作女权主义者,至少在19世纪晚期的语境中——“那时中国女人的待遇也就比痰盂好一点点”。

在中国,强势的女人常被刻画成渴望权力的人,有时甚至是非理性的,并缺席于政府高层。

而像希拉里和默克尔这样的政治女强人,当代中国没这号人物。

如果希拉里才能作为女权主义的代表,那顺着这个逻辑,找到慈禧也确实是题中之义了。

(估计有人要问了,那武则天呢……)文章写道,“从1861年到1908年去世,把这个统治清朝近50年的女人,作为女权主义理想范式,是可以理解的。

”颐和园作为慈禧挪用巨额军费满足自我享乐的标志,文章却轻描淡写地写道,“也许是为了那些摆脱压迫性限制,作为清王朝最后几十年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重建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颐和园。

中国崛起也靠慈禧??将慈禧鼓吹成女权主义者先锋的,此文并非头一个。

2013年,英籍华人作家张戎写了一本名为《慈禧太后:启动现代中国的皇妃》(Empress Dowager Cixi: The Concubine Who Launched Modern China)的书,就试图为慈禧“正名”。

在张戎笔下,慈禧聪明、爱国、思想开明,具备一个“女权主义者的雏形”。

虽然清朝的官僚系统充斥着狭隘的、厌恶女人的男性精英,但是她顶着压力,“带领原始的中国步入了现代”。

张戎得出结论称,慈禧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amazing stateswoman),是一位“卓越”的人物,“过去百年受到了最不公平的对待”。

张戎的这本书如此赞扬慈禧,一些历史学家感到难以深信。

《纽约时报》在2013年曾不止一次推荐张戎的新书,发表过《昏庸的慈禧也有开明进步的一面》、《中国的繁荣归功于慈禧太后?》等多篇文章。

在《纽约时报》的转述下,张戎甚至想将中国崛起归功于慈禧……文章宣称,过去30年,中国的发展超过了印度和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

这一事实引发了一个难以回答且充满政治意味的问题,是谁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张戎给出的答案——是慈禧。

这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是在挑战中国人底线?中国游客给出不同答案《纽约时报》还介绍,另一位中国学者张宏杰,以颇富同情的笔调写了一篇题为《女人慈禧》的文章,介绍了她的事业,并收录在一本名为《千年悖论》的文集中。

文章开篇是这么引入慈禧的:“然而,正当中国几千年来首次因为文化碰撞而陷入空前的困难之时,却有一个女人,凭着自己超人的胆量和聪明,绕过重重阻碍,出现在历史的聚光灯下。

”《纽约时报》称,张宏杰强调,慈禧是吃了没受教育的亏,而且她在统治的最后阶段还为自己的错误做了补救。

“慈禧仍是个负面人物”,张宏杰认为,尽管他正面地刻画了慈禧,但没什么影响力。

裴若思的文章称,慈禧将维系清王朝放在第一位,就像一切为了家族的迈克尔·柯里昂(Michael Corleone)(电影《教父》主角,黑手党家族首领)。

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克尔·柯里昂“她有着最无情、最精明的政治头脑,就像一个黑帮老大。

”2002年来到北京的美国作家、历史学家章志劢(Jeremiah Jenne)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这么形容。

章志劢正作为导游带着游客参看颐和园,他向外国游客讲解道,慈禧太后为了庆祝自己60岁生日,重建了颐和园。

游客游览颐和园 图源:纽约时报《纽约时报》在颐和园采访了一些游客,询问对慈禧的看法。

一位姓叶的小学女教师表示,她并不同情慈禧:“她过着骄奢的生活,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正饱受苦难……当你像中国那时那样落后,人们就会欺负你。

一位年轻的女售货员表示,“没人喜欢她,她在历史上很糟,谁会买关于慈禧的纪念品?”不过,《纽约时报》还是“找”到了所谓能“理解”慈禧的人。

一位18岁的大一女学生受访称,“慈禧作为一名女性,不能像男人那样在政治上做决断。

我认为应该把她视为一个真实的人。

她有她的缺陷,我们应了解她所处的时代。

”。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3922.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