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移民经验 乳酸脱氢酶偏高的原因 乳酸脱氢酶500多危险吗

乳酸脱氢酶偏高的原因 乳酸脱氢酶500多危险吗

乳酸脱氢酶偏高的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的容易出现此物偏高,因为心肌细胞中它比较丰富,所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会受到损伤而导致它升高。或者横纹肌溶解症,这种疾病也是会导致它的升高,因为肌肉骨骼中此物含量较高,当横纹肌溶解时,这个指标就会异常的升高。

乳酸脱氢酶500多危险吗

对儿童白血病来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与体内肿瘤负荷相关,所以白细胞越高合并溶癌综合征风险越大,超过50×109/L就需要防范了。

肿瘤“溶”的过快,会瞬间产生大量垃圾堵塞肾小管。

所以,溶癌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化疗刚开始的时候,后期化疗时因肿瘤细胞已所剩无几,一般就不会出现这种并发症。

对不同的肿瘤来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越敏感,化疗开始后出现溶癌综合征的风险就越大。

儿童期常见的一些恶性肿瘤比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对化疗药一般很敏感,所以合并溶癌综合征的风险会比其它肿瘤大。

如果化疗前尿酸已经很高或者是肾功能不全,化疗开始后肾脏就很难将这些垃圾排除,更加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导致肾功能衰竭。

水化和预水化是防治溶癌综合征的基础溶癌综合征那么可怕,有没有办法预防呢?办法还是有的。

从溶癌综合征发病的机制来看,既然是尿酸和磷酸钙在肾小管浓度过高形成结晶导致肾小管堵塞,如果能够让浓度不要太高那不就可以避免堵塞了嘛!大量喝水,或者静脉输液补水,尿就多了,尿中溶质稀释,那些垃圾就不会沉淀结晶,即使少量结晶也容易被“冲”出去。

所以,预防溶癌综合征最关键的就是水化(大量摄入水分)和预水化(化疗前预先输入大量液体)!急性白血病患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化疗前和刚开始化疗的时候,医生护士会叮嘱他们大量喝水,目的就是预防溶癌综合征。

对高风险的患者,常常还需要静脉大量输液以确保水化的效果。

减少尿酸产生、药物分解尿酸尿酸既然是溶癌综合征的罪魁祸首,能不能阻止它的生成或者是干脆消灭掉呢?还真的有阻止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呤醇(Allopurinol)和非布司他(Febuxostat)。

这两种药都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这样肿瘤细胞崩解之后其核酸里面的腺嘌呤和鸟嘌呤就不能转化成尿酸了。

别嘌呤醇是很古老的一种降低尿酸的药物了,价格便宜效果还可以,但有个别人服用之后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相对而言,非布司他则安全多了,虽然也有报道说有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但发生率非常低。

口服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后尿酸的生成是减少了,但其上游代谢物黄嘌呤则出现堆积了,在水中也不容易溶解啊!有没有直接分解掉尿酸的药物呢?从嘌呤代谢的整个途径来看(如图),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只能把嘌呤代谢到尿酸,然后就从尿中排出。

但很多动物如鸟类,它们有一种酶——尿酸酶,可以将尿酸分解成尿囊素。

这个尿囊素极易溶解于水。

如果我们合成这样的酶,那么尿酸堵塞肾小管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嘛!所以,现在有了这样的药物——拉布立酶(Rasburicase)。

对高危的肿瘤患者,使用拉布立酶可以迅速分解尿酸,疏通下水道!但遗憾的是,这个酶比较娇贵,保存不容易,并且价格太不亲民了,所以目前在国内使用并不是很广泛。

拉布立酶可以迅速降解尿酸,是不是用了它就可以彻底放心了、不用再大量水化了呢?如果这样想,你就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别忘了溶癌综合征的产生还有一个“共犯”——磷酸钙!它可是不care拉布立酶的。

补碱的困惑尿酸微溶于水,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升高。

这样,补一点碱使尿液呈碱性,溶解更多的尿酸,会不会减少溶癌综合征的发生呢?其实这个设想是有缺陷的。

要知道,磷酸钙也是微溶于水,但它却是酸性环境中溶解度才高啊!顾得了尿酸,就顾不上磷酸钙了。

所以,现在医生们对预防溶癌综合征的措施不再那么强调碱化尿液了,但大量水化稀释肾小管中尿酸和磷酸盐的浓度仍是防治溶癌综合征的基础。

日常护理注意事项:静脉输液、使用药物减少尿酸、监测以及治疗已经出现的溶癌综合征,这是医生的事。

作为患者或者家属,为预防溶癌综合征,日常护理方面仍有很多事情可做的。

首先是大量喝水,哪种“水”问题不大,对年龄小的小朋友,如果抗拒喝白开水,可以用果汁兑水喝下去。

水果、汤也可以。

目的很简单——多一点尿,肾小管就不容易堵。

海鲜就别吃了,啤酒也不要喝了。

老火靓汤虽然味道好但嘌呤多,最好也要回避。

如果出现呕吐或者大汗淋漓的情况,需要告诉医生。

这些情况会导致水分额外丢失,有可能导致尿量减少、尿液浓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2631.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