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留学生活 中秋节故事或传说 八月十五传说故事

中秋节故事或传说 八月十五传说故事

中秋节故事或传说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八月十五传说故事

沿袭千年,中秋节始终承载着人们“人月两团圆”的朴素愿望,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望月抒怀的名篇佳作彰显深厚的中秋文化底蕴。

“天涯共此时”,中秋节为何是一个与月亮相关的节日?中秋节俗体现了古人何种生活美学与文化意涵?中秋味道在海内外如何引起共鸣?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涛近日就此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中秋节为何是一个与月亮相关的节日?它是如何演变形成的?黄涛:本质上,中秋节是个关于月亮的节日。

它的所有习俗几乎都和月亮有关:赏月、祭月,吃月饼,月下游戏、交往,讲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人们最为重视的中秋亲友团圆习俗也跟月亮有关:月圆家也圆,团圆也由月圆而引发。

这些习俗中,跟月亮关系最大的自然是赏月。

中秋节最早产生于唐朝的赏月之风,渐渐演变为一种风俗,人们不约而同在农历八月十五夜晚赏月,这样,中秋节在唐朝就初步形成了。

从现有资料看,唐朝初年,在农历八月十五月夜赏月主要是在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如官员、文人等及其家庭开始风行,家人或朋友聚集在一起赋诗、饮酒、聊天等,一般人家没有赏月赋诗的雅兴。

到中唐时期,赏月聚会的风尚逐渐影响和流传到平民社会,寻常百姓家庭以及寺庙之类公众场所也兴起聚会、宴饮等习俗。

到晚唐,中秋节已成为全社会的节日。

2017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西藏拉萨一轮皎洁的圆月当空。

海内外有哪些特色的节庆活动?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意涵?黄涛:各地过中秋的风俗习惯可分为如下几类,亲友团聚、赏月、吃月饼、互送礼品、拜月、庆丰收、游戏娱乐、祈子等。

一些地方会在公共场所举行别具特色的游艺活动,如开封的“铁塔燃灯”、安徽的舞香龙、钱塘江观潮、厦门的玩会饼博状元、香港的花灯会等。

此外,这些年来,观看电视节目联欢晚会等各类文化演出成为新的民俗。

2023年9月21日,临近中秋节,香港湾仔利东街举办“跃兔·迎月”彩灯会。

作为中秋节“标志性美食”,月饼正式出现于明代,开始它是拜月的供品,后来才演变为节令食品。

明初中秋节拜月习俗盛行,拜月要上供品。

因为中秋祭的是圆月,民间自然要求供品需呈圆形,即“其祭果饼必圆”。

圆形的饼摆在供桌上,可象征圆月。

制作时,人们会印嫦娥、月宫、桂树、玉兔等图案在上面。

月饼作为供品从供桌上撤下后,不能扔掉。

民间向来有祭神仪式完成后分食祭品的习惯,所以月饼很自然地成为人们的中秋食品。

后来拜月习俗淡化,月饼作为团圆饼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时它作为祭品的作用减弱,以至于到后世拜月习俗基本消失时,吃月饼却成为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只要月饼作为一种圆形的饼食,能够象征圆月和团圆,并且人们爱吃,它就是很好的中秋月饼。

至于工艺如何改进,饼皮、馅料、口味如何更新,都无碍于月饼习俗的传承。

制作月饼的厂家尽可在充分研究人们饮食口味变化的基础上,大胆研发新产品,满足新时代不同群体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一味保守地制作高糖高油高脂肪的所谓“传统月饼”,反而是跟不上时代要求的懒惰行为,人们不爱吃的落伍月饼亦是不合格的月饼。

2022年9月8日,中秋节临近,浙江杭州一食品厂内,工人赶制纯手工 “土月饼”。

中秋节是如何传播到海外的?国外怎么过中秋节?有何地域化特色?黄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早已传播到国外。

9月7日,中秋临近,安徽省合肥市的小朋友展示手工制作的灯笼。

王爱华 摄 韩国民众过中秋的主要习俗有团聚、吃松糕、送礼、祭祖、扫墓、庆丰收等。

总体而言韩国人很喜欢中秋节,把它当作第二大节。

朝鲜秋夕的习俗、文化内涵与韩国在根本上是相同的,但有一些活动上的差异。

朝鲜秋夕以欢庆丰收和祭扫祖坟为主,瞻仰烈士陵园和纪念碑成为特色活动。

日本民众过中秋有两个重要日子:一个是旧历八月十五,一个是旧历九月十三。

前者是从中国传去的,后者主要源于本国文化传统。

日本人传说,十五夜,月亮上开满桂花,桂树下有白兔在做日本烧饼——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在日本本土不流行。

在十五夜,日本乡村民众的主要习俗是祭月、庆丰收。

供品中,最重要、最有节日特色的是芒草、芋头、月见团子。

“十五夜看不到月亮还有十三夜。

”这是在日本流传很广的说法。

有两个赏月的日子,总有一次赶上晴天,见到明月。

节日期间有较多娱乐游艺活动,最突出的是玩花灯。

晚上,各家孩子提花灯出来游玩,成群结队嬉戏到深夜。

新加坡中秋习俗的一大显著特色是大张旗鼓办灯会,节日的夜晚被如梦如幻的彩灯装饰得耀眼夺目,大型灯笼游行、制灯比赛等都是气氛热烈的群体活动。

2023年9月22日,江苏科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学习制作月饼。

您认为应该如何传承中秋文化,使其更好地契合现代生活,更加有声有色?黄涛: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被紧张忙碌的人群过得略显单调。

然而回顾历史上的过节情形,就会发现它们原来那样丰富活泼、浪漫有趣。

中秋节亦是这样一个魅力无限的节日。

穿越时空,游历明清、两宋和盛唐,中秋节的夜空缀满了温情、浪漫与狂放。

2023年9月20日,中秋节临近,广东广州,金鱼形状的灯笼吸引顾客。

陈楚红 摄 当下,我们不仅要发现传统节日原有的独特魅力,还应挖掘它们在现代社会存活发展别样的可能性和新的广阔空间。

在保持中秋节传统内涵的基础上,应使过节方式更加适应现代人的喜好和生活习惯,方式应灵活多变,内容应丰富多彩。

比如,月饼不限于传统风格,还应研发更受现代人喜欢的创意食品;习俗活动不只有家庭团聚,还应有各种赏月以及月下游玩娱乐活动。

另外,还可以吸收、恢复历史上过中秋的活动和方式,同时注意保持和弘扬各地过中秋的特色活动;也可以围绕嫦娥、月宫、桂树、玉兔、吴刚等中秋文化“符号”,挖掘、举办更多中秋文创产品或活动,活化运用中秋节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诗词等,营造中秋节神奇、瑰丽、抒情、有趣的节日氛围,激发更多青少年过中秋节的兴趣。

(完)受访者简介:黄涛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传统节日、民间文学、语言民俗。

著作有《语言民俗与中国文化》《中国民俗通志•民间语言志》《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中国礼俗语言与传统文化》《中秋》《话说清明》等十余种。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2476.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