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留学费用 大草原上的小房子 草原深处的小村庄

大草原上的小房子 草原深处的小村庄

大草原上的小房子

他们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习惯都是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其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姑且不说烧砖瓦要大量燃料,当地居民燃料都被迫需要烧牛羊粪而找不到木柴,即木材和砖瓦。还有就是蒙古草原的自然条件造成的,一旦表层植被被破坏。因为游牧活动需要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仅是指生产方式造成的影响任何一个民族或者任何一地区的居民。草原土壤层非常薄,就是脱制土坯也不敢挖土啊。草原上树木稀少,更别说为了建造房屋而大量砍伐消耗树木了。所以也无法取土制作砖瓦,马上沙化。无论是住楼房还是平房都需要建筑材料

草原深处的小村庄

文 | 闵光荣10月中旬,在一个艳阳高照、天气晴朗的周末,我和丈夫一道自驾车前往位于天山北麓、玛纳斯河中游的“肯斯瓦特”水库游览风景。

沿着水库发散的支流走势行驶,竟然意外地遇见了隐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

这些村庄与外界的“深度接壤”及崭新面貌使我在惊奇之余深感震憾和幸福。

早上11点整,从石河子开发区出发,向南,穿过“军垦一桥”,向着距离市区70多公里的“肯斯瓦特”水库方向行进。

一路上,大西北辽阔、苍茫的景致一览无余。

路边空旷、沉寂的田野里现出收割后翻耕土壤的痕迹,让人一下子联想到这里曾经郁郁葱葱的丰收景象。

渐渐驶入山路,路两边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观。

一边是连绵的山坡渐渐转为巍峨的山峰,另一边则是深长、宽阔的峡谷。

经年的风蚀和水流冲刷使得峡谷两侧如刀削斧劈一般棱角分明。

临近水库闸门,紧靠红色、绿色相间的山崖延伸出一条宽广的河流,湍急的河水在骄阳的照射下哗哗地流向远方,去完成养育一方生灵的使命。

40多分钟后,车子顺利通过检查站,开始驶进陡峭的盘山公路。

经过几道弯,远远望见“肯斯瓦特”观景台和玫红色的“百里丹霞观景道”路标。

车子停泊在高处的车位上,我们走下车,站在高处凭栏眺望。

青色的山岩下静卧着一条蜿蜒的河流,宛若一轮清澈的明月。

我指着湖蓝色的水面对丈夫感慨道:“仔细看是不是很像喀纳斯湖的‘月亮湾’景致啊?”丈夫点头表示赞同。

顺着山势向上行驶,左侧山坡上布满了具有福建民居特色的青瓦白墙砖房,入口门楣上标注“清水河红坑村”。

好奇于在粗犷的北方竟然掩映着如此精致的南方民居,于是掉转车头向左拐进入村子。

呈放射状的三条柏油路将村内的房屋规划为三个区域,分别为民宿、餐饮和展馆(清水河乡史馆),各具特点的布局衬托出山村的儒雅和幽静。

史馆门前的木质门庭上两列标语吸引了我的视线:乡村振兴共结莆玛援疆缘 民族团结齐叙闽昌山海情。

简洁的话语道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感恩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心愿。

驻足在这片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的土地上,我的心瞬间也变得纯净如水。

顺着延展的道路向大山深处行进,开阔的原野与崇山峻岭顷刻间印入眼帘。

路两旁茂密的云杉树缀满了片片黄叶,即便是在气温越来越低的天气里依然伸展着枝叶,可见它们的生命力是何等的顽强啊!伏在松软地面上星星点点的积雪成为了树木里的一抹点缀。

看着似曾相识的景色,我禁不住感叹道:“天山深处的景观大体相仿,穿行在玛纳斯河的山谷里,我好像看到了巩乃斯草原茂盛的密林和喀纳斯腹地的空旷。

”正在驾驶的爱人回应道:“真不愧是文学爱好者,想象力就是丰富。

不过,你的感觉很真实。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

”行驶了20多公里的路程,在101省道的岔口处,“肯苏瓦特”村的标牌展现在眼前。

惊叹这个地处山坳里的村子现代化居住设施,我和爱人驱车进入由低矮围墙包围的小区住宅。

正对入口处是三间相连的平房,门楣上挂着标有“村委会”字样的木牌。

房子左侧并列是一个描红漆石柱支撑的凉亭,亭子背后有一条细长的沟渠,渠内若隐若现地流动着清泉似的溪流。

从右侧的通道入内,围绕院墙内的环形水泥路缓缓行驶。

楼层不高,仅有四层。

楼群背靠洼地,三面环山。

如果不是深入其中,仅从外围是无论如何望不到这个深藏不露的村落的。

已是正午过后,一位身穿灰色长款羽绒服的中年妇人手牵着一个蹦蹦跳跳的孩童走过,看样子是从对面的地里赶回来的。

她们黑红色的面庞上透出山里人特有的憨厚、朴实的神情。

继续前行,在一个岔路口,我们选择了山脚下的大路。

路两边的山坡上、河岸边遍布是牛羊,动物们三三两两聚集在圈起的领地---冬季牧场寻觅食物。

悠闲、悠哉的神态恍若“与世隔绝”般地清静、自在。

在一处茂盛林木笼罩下显出一排白色墙面的房屋,屋子前是一片空地。

两位身着臃肿迷彩服的壮年男子在清扫红砖砌成的场地。

从墙上模糊的字迹判断应该是一个废弃的“民兵训练营”基地,目前虽不使用,但还留下工人每日做清洁和维护。

也许在将来某个时候还会派上用场,重现它昔日的风采。

又是一片茫茫戈壁,看的人眼睛犯困。

偶尔在半山腰的沟垅里冒出几列人工栽植的树木映衬出生命的活力。

坐在副驾位上小睡了一会儿,约莫过了半个钟头,听到丈夫惊奇地喊醒我的声音:“别睡了,快看啊,又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村庄。

”顺着他指引的方向,一条笔直的桥梁道路直通向远处的村庄。

路边大型广告牌上介绍是由福建莆田援建的牧区村---团庄村(一个政府投资建设的牧民定居新村)。

修长的“迎宾路”被称为“莆玛大道”,很有纪念意义的名称。

顺着长约1公里的大道进到村子里,焕然一新的新农村景象展现在眼前。

一排排红顶黄墙的安居房整齐排列,各家都有一个精致的院子和浅棕色石碑垒砌的院门。

房前院后种植的果树上缀满了红红的果子,“牧家乐”“度假村”随处可见。

附近的山坡上修建了狭长的阶梯式木栈道,供游客、村民徒步、休闲所用。

一家敞开大门的院子里进进出出有很多哈萨克族牧民,有慈祥的老人、神采奕奕的壮硕青年和奔跑撒欢的幼童。

溢于言表的幸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估计是在着手准备一件盛大的喜事吧。

从村子的出口左拐,进入毗临的位于清水河哈萨克族乡的“五道垭”风景区。

由六个东西走向的侏罗系山峰构成五个山垭而得名“五道垭”。

山垭地势平缓,六座青山拔地而起,像一群破土而出的竹笋,极为壮观和奇特。

以往,我曾多次与单位“摄影小组”的同伴们来到“五道垭”采风,也见证了它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所以,未在此多加停留,即催促丈夫发动车子向靠左侧的路标——巴音沟方向行驶(路过石河子)。

奔驰在犹如“巴音布鲁克”草原般辽阔的大山里,我的心也仿佛驰骋在悠远的天际,感觉无比的舒畅与自如。

不觉间已到达玛纳斯县与石河子市的分界处,远远望去,能够望见对岸的“肯斯瓦特”水库。

顺着箭头指示往东、再向南,沿着奔腾的玛纳斯河一直向前,直至进入去年落成的“石玛大道”,我们于下午5点20分回到了石河子。

而后,我的脑子里不停地闪现着一路上看到的那几个小山村,在惊叹于国家“脱贫攻坚”战役辐射面之广、执行力之强、胜利果实之丰硕的同时,感悟到国家的富民政策不仅仅是以城市带动周边乡村走上致富路,而且惠及生活在大山里的每一户家庭和每一个村民。

想到此,我的心里涌进一股暖流。

现就职于新疆工商银行石河子分行,作品刊发于《兵团日报》《金融文坛》《中国金融文学》及《山东金融文学》公众号、《金融作协》公众号等。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936.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