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移民经验 2014年高考成绩,2014年高考时间

2014年高考成绩,2014年高考时间

2014年高考成绩

答:很不错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T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京师大附中、北师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属北京师范大学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北京师大附中的前身是成立于1901年的五城学堂,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学,是中国最著名的中学之一,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2014年高考时间

高考改革一直是教育系统和全社会的热门话题。

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来,高考改革尝试层出不穷,只改革考试而不改革招生制度注定不会有太大的成果,不成功的高考改革其实是给正常的高中教学添乱。

很多人应该注意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根据中央的部署,改革高考招生制度的步伐加快。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我国已经从高等教育的精英化阶段,经过大众化教育阶段,正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

从精英阶段的考上大学很难,到普及阶段的考不上大学很难的转变,当然,考上顶尖大学仍然很难。

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高考的指挥棒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既影响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学,也影响着大学的选拔人才和专业设置等方面,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在高等教育普及阶段,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是社会的主要诉求。

公平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是机会公平,这也是社会公平的起点,给考生和学校更多的选择是机会公平的保障。

因而,自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选择权”一直是改革的核心,无论是考试科目还是录取过程,在设计上都特别强调学生的选择权。

不能逼着考生上,也不应逼着大学招。

2018年正式发布的湖北、江苏等8省高考改革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考试科目由此前六个省市的“3+3”改为“3+1+2”,这也意味着从浙沪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开始就过度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在兜兜转转之后,终于上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度”上,可以说是多方面考虑了国家要求、原有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布局等多方面因素,在考试科目选择、考试时间设置、招生录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尊重规律、符合实际的制度设计。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选拔性考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系统性工程,必须考虑学生选考、高中选课、高校选才等方面,任何夸大一方而忽视其他方面必然会造成整个系统的“不能承受之重”。

2014年启动的高考改革在考试科目上做了重大调整,考试由高考(3)+高中学业水平测试(3)组成。

前面的3门包括语文、数学和外语考试,仍然保持了原来选拔性考试的定位,但不再进行文理分科。

后面3门则变为中学学业水平测试,让学生从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中自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浙江是7选3,考试成绩作为高校选拔时的两类分数依据之一。

2018年启动的8省高考改革方案与以前相比,多了一个限制选择,即在除语数外的后3门选考科目中,物理与历史2门中必选1门,然后才能在剩下的地理、生物、政治、化学4门中,自由选择2门,共同组成后3门学业水平测试。

变化看起来不大,却真正了契合与兼顾了国家要求、学生选考、高中选课、高校选才四个方面。

从国家角度来看,之前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但遭遇了“功利性”选科的意外打击,2017年是浙江新高考政策的第一年,这一年高考选考物理的考生仅占总人数的35%,位居7门学科的倒数第二位;2018年为28%,选考物理的人数进一步下降。

原因很简单,物理是所有可选学科里“投入产出比”最低的,不仅难学,也很难拿高分,在赋分制度下,这一“劣势”更为明显。

于是很多考生“田忌赛马”,放弃了物理。

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为了录取分数更高,没有坚持对选考科目的要求,更加重了这一趋势。

物理在自然学科中的基础作用无可替代,这一政策改变显然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因此固定物理和历史两门课程再选考其他显然是一种进步。

从学生视角来看,新的选考模式突破文理分科的局限性,在打牢物理或历史学科基础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学生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的兴趣、志向和特长来选择考试科目。

相较之前7选3有35种选择,6选3有20种选择,这次3+1+2锐减为12种选择,选择减少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们更加重视学科内涵,研究专业方向,而不是沉迷于选择的信息鸿沟中无法自拔,这对于中西部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实事求是的好事。

同样的,选考种类的减少,无疑是对高中,尤其是中西部高中的某种意义的“减负”,相较于东部高中来说,中西部高中的师资力量以及基础设施更为薄弱,选课走班数量的减少可以让高中集中精力在学生的教学上。

对高校而言,由于物理、历史两科在高校自然科学大类和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的强化,特别是物理与历史以原始分计,后2门实施1分1段,以最大限度加强区分度——让高校有效选拔人才,最大可能保障公平诉求。

同时,在招生办法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尽管还没有涉及改革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分配招生名额的办法,新的改革把原来的大学优先选择学生改变为学生优先选择大学和专业。

这一顺序的改变,对于考生选择权的赋能实际上是对大学的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是大学通过分数单项选择学生,新高考之后考生选的是专业,学校则相对要放到靠后的位置,这意味着哪怕是中国顶尖高校,如果专业水平不过硬,考生也未必会选,而普通学校如果专业过硬则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实际上是赋予了学生与高校的双向选择权,必将对未来中国高校生态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与“双一流”的精神是统合的。

应该看到,高考综合改革在由点及面的推广过程中,必然面对地区间的种种差异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第二个3:3门为选考科目(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

总共满分为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二、3+1+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高考总分750分,语数外3门各科满分150分(采用全国卷),其他3门选考科目各科满分100分(选考科目各省自命题)。

三、已改革高考省份名单第一批(3+3):浙江、上海,采用3+3高考模式(2014年开始,2017年首届新高考)第二批(3+3):北京、天津、山东、海南,采用3+3高考模式(2017年开始,2020年首届新高考)第三批(3+1+2):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采用3+1+2高考模式(2018年开始,2021年首届新高考)第四批(3+1+2):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采用3+1+2高考模式(2021年开始,2024年首届新高考)第五批(3+1+2):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采用3+1+2高考模式(2022年开始,2025年首届新高考)(李志民,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5540.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