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留学生活 杜甫的代表作,杜甫对乐府诗体的影响

杜甫的代表作,杜甫对乐府诗体的影响

杜甫的代表作

杜甫诗作《遣兴》为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排律诗(俗称长律)。此诗作于杜甫被俘,被迫远离亲人的时期,追忆了战乱分别前儿子宗武聪明乖巧的往事,讲述了因国家战乱有家难回,骨肉亲人分割两地的苦闷,并抒发了对儿子的思念,希望早日团圆的心情。全诗用情深切,饱含着慈父对幼子的一片深情,真挚感人。

杜甫对乐府诗体的影响

《无家别》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刻画了一个典型环境,形成了典型的环境气氛,在这典型环境中描写了归家士兵的悲惨处境和悲愤感情,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惨重灾难,表现了广大人民的强烈的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吏三别”组诗,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代表作品,它以新闻报导的形式对现实作了真实而深刻的记录,是叙事诗的新创造。

这一组诗所反映的歌颂抗敌的思想,同情人民苦难和揭露封建暴政的主题,正是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和爱国精神的体现。

《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谿,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

——杜甫首八句以追叙笔法,在景情并叙中写乱后战败归家的情景。

“久行”六句承上“归来”转入眼前所见。

空巷无人,日色惨淡,野狐出没,怒向人啼,四邻空荡无人,只有一二寡妻。

说“空巷”,“日瘦”,“狐狸”,“怒啼”,并以反问形成跌宕,问出“老寡萋”来,构成一幅极凄惨极荒凉的景象,形成极为悲惨的环境气氛。

一个人久行于空巷之中,头上是惨淡瘦弱的日色,眼前是残破的空室,野狐出没,蹲在路上,向我怒号,这一幅阴森的景象,令人毛骨然,触目惊心。

而一二寡妻,与野狐同处,在痛苦中煎熬,坐以待毙,更反衬出残荒凉已达极点。

“宿鸟”四句承上转入士兵自身,写其归乡后的生活。

“宿鸟恋本枝”,以形象地比喻,描写其对家乡故土的热爱。

“方春”二句,“方春”,“荷锄”,“日暮“,“灌畦”,生动细腻地描写他辛勤地从事生产,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个“独”字点其无家,衬出孤独凄凉的环境。

“县吏”四句写归乡后再次被征的情景。

一闻我归,便令就役,说“知我至”,说“习鼓聲”,县官毫不放过,再次征召,令人悲愤。

“虽从”二句以拖宕句式写其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

虽说在本州服役,我现在子然一身,没有室家之累,没有内顾之忧,不须辞家告别。

表面宽解庆幸,实为悲愤痛苦。

说“虽从”,以退为进,写其对县令征召的不满,说“内顾”,以轻松口气,写其无室家之累,暗透强烈愤怒之情。

“近行”四句承上作转进一层的铺写。

以“近行”与“远去”作比,在本州服役,这是“近行”,而“远去”迷途,当然不如“近行”,但“家乡既荡尽”,有家也等于无家,“远去”、“近行”实在没有什么区别,我现在飘然一身,无往不可。

这是翻进一层的写法,是以轻松之笔写悲慨之情,表面越轻松,内心越沉痛;这又是多转折的笔法,“近行”、“远去”以远近相比作转;“本州”、“家乡”以州家相比作转,层层转折,步步深入,诗中人物的悲慨之情正从深沉而含蓄的转折中表达出来。

“永痛”四句以追忆的语气悲痛亲母之死。

五年前被征服役时,老母正卧病在床,五年后归来,老母早已病逝。

说“永痛”,说“终身”,亲不得养,死不得葬,正表现他失去唯一的亲人的极大悲痛。

母亡子痛,极写无家之悲惨境遇。

“人生”二句点题作收,人生落得个无家可以告别,还怎么做老百姓呢?反其言以质问,问得激愤有力。

这又是诗人的反诘性的结论。

主张人民抗敌,同情人民的苦难,反对“拉伏”,抗议封建暴政,这些似乎是一个矛盾。

诗人将自己的忧乐和人民的优乐汇合为一,从被压迫者的角度出发,因此在反映上述矛盾时,在人民利益这一点上得到了统一。

这就使诗人通过艺术概括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斗争,刻画了人民英雄形象,表现了当时现实的真实图景。

诗人是在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基础上,揭示了现实矛盾。

我们看到,新安无丁,石壕遣妇,新婚旷怨,垂老从征,战士无家等等的现实情景。

诗人正是在社会复杂矛盾的前提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抗议,对敌人的憎恨,对国家的热烈的妥。

这些被诗人统一而深刻地表现在这一组诗中。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组诗中,关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描绘,给这组诗歌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崇高的精神世界。

劳动人民的道德美、精神美被诗人以无比的艺术力量和无限的真诚与热情给描绘出来。

杨伦在《杜诗镜诠》“三吏三别”的评论中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辜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窦臼,《苕华》、《草黄》之哀,不是过也。

乐天《古乐府》、《秦中吟》等篇,亦自此出,而语稍平易,不及杜之沈警独绝矣。

”杜甫这是对杜甫在乐府诗上的创造成就的评价,是很有见地的意见。

诗人以时事写乐府,以乐府传时事,创造了新的乐府诗形式,塑造了人民的英雄形象,揭示了生活的真理与历史的真实,发扬了民族精神。

这是一组人民颂诗,一组伟大的现实主义史诗。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4583.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