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留学费用 西线日耳曼,西线1944

西线日耳曼,西线1944

西线日耳曼

1939年,德国总人口约8000万人(包括奥地利、捷克等地的日耳曼人),日本总人口约7000万人。

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动员的日耳曼军人大约在1500万左右(不包括仆从国军队),日本动员的日本军人大约在1000万左右(不包括伪军)。这是所有动员的军事力量,不是在战场上的最大值,战场最大值要小于这个数字。1943年,德国的兵力达到最大值,大约1200万,日本的兵力最大值大约900万。二战期间,德国死亡军人大约在600万左右,日本死亡军人大约200多万。日本在中国战场死亡军人大约50万,在太平洋战场死亡150万。二战前,德国的城镇化率和工业化水平都远远高于日本,军队动员能力比日本要强。早在1910年,德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在1939年,德国的城镇化率大约是70%。1939年,日本的城镇化率只有28%。美国在1930年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0%。(今天美国的城镇化率也只有82%,按世界银行数据。)城镇化约高的国家,相对能动员的兵力也会多一些。1939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粗钢产量排名:美国,4789.8万吨德国,2372.3万吨苏联,1756.4万吨英国,1343.3万吨法国,795万吨日本,669.6万吨比利时,310.4万吨捷克斯洛伐克,242.1万吨意大利,228.3万吨美国一个国家的粗钢产量,就比德国+日本+意大利的总产量还高。美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发动,德国和日本是迟早失败的。德国的粗钢产量是日本的三倍以上,也说明德国工业化的水平远超日本。

西线1944

1944年的夏季和秋季,对于第三帝国而言,绝不意味着枝繁叶茂和硕果累累,相反,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东西两线的夹击之下,第三帝国的战争策划者和参与者都感受到了丝丝的寒意,对第三帝国而言,1944年的冬天似乎在8月末就已经到来。

东线,高奏凯歌的苏联人已经歼灭了大部分的中央集团军群,推进到了德国人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外围;西线,以美英联军为主力的盟国军队,已经解放了德国人盘踞四年之久的比利时大部分地区,在德比边境地区对第三帝国的工业心脏地区虎视眈眈,如若不是由于东西两线的反法西斯力量推进的过于迅速,导致补给困难,只怕是第三帝国覆亡的时间将会提前数月。

德国“守望莱茵”行动的战略构想图1944年9月,世界反法西同盟不约而同的在东西两线暂缓了对第三帝国的攻势,开始储备物资和休整军队,准备积蓄足够的力量对法西斯巢穴进行最后的冲击。

缓和下来的战局给了困兽犹斗的第三帝国喘息时间,不甘失败的战争策划者们开始考虑如何挽救即将倾覆的帝国。

在战略上,纳粹党魁想当然的认为分裂反法西斯盟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击溃西线相对数量较少的盟军,达成能够与盟军缔结和约的有利态势,使得自己可以集中全力对付东线数量庞大的苏联红军,成为德国此时的策略首选。

在这样的战略选择之下,一大批西线攻击计划被提了出来,但最终纳粹高层还是选择了进攻防御薄弱的阿登地区,直取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断绝盟军后勤补给,撕裂英美战线的作战计划。

而选择该计划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该计划的主要攻击目标都集中在美国人所控制的战线,在大多数德国人的印象之中,美国军人完全就是贪生怕死之辈,如果能够对美军予以重大的杀伤,那么美国一定会从内部崩溃,并撤出战争。

突出部战役期间,赶赴战场的豹式坦克就在德国人紧锣密鼓展开反击准备工作的同时,对德国人的密谋一无所知的盟军,正在考虑着如何摧毁德国工业心脏鲁尔区的动力源泉——鲁尔河上的水坝,以此来消除战略隐患并铲除德国的战略物资生产能力。

此时没有人相信灯尽油枯的德国此时还有能力发动一次大型的反击,德国方面对此次行动铜墙铁壁一般的保密措施,使得盟军方面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认为德国方面只不过是为了增强本土防御,正在将普通民众拼凑成战斗力低下的作战部队。

而接近德国边境的。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3491.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