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留学生活 山东事业单位改革,山东机构改革2024年底完成

山东事业单位改革,山东机构改革2024年底完成

山东机构改革2024年底完成

岁末年初,地方机构改革按下了加速键。

近段时间,至少已有江西、北京、重庆、天津、湖南、贵州、上海、河北、青海等省(市)召开会议,部署动员机构改革工作。

由此可见,开展好机构改革,是2024年各地的一件大事要事。

目前已经召开会议的省(市)都提到,当地的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

接下来,把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是地方机构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地将如何推动机构改革?改革的具体内容会有些什么?一地方机构改革,是指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开展的,地方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编制配备的调整和变革。

作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在组织机构改革时,首先要与中央层面改革统筹衔接。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提及金融、科技、社会工作、农业农村、数据管理、老龄工作等领域职能机构调整优化时,对地方上的相关改革提出了要求。

具体来说,社会工作领域,省、市、县级党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相应划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两新”工委职责;科技工作领域,科学技术部重新组建,部分职责被划出,地方政府科技部门职责结合实际进行调整;金融工作领域,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农村工作领域,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乡村振兴局,省、市、县级乡村振兴机构职责划入同级农业农村部门等。

在2023年7月的二十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一些领域的改革作了具体的部署。

比如对金融领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建金融委及其办公室、金融工委,要在地方现有金融工作机构基础上统筹设置,就是一个机构,主要是抓监管和风险处置,加强金融机构党建工作”。

对科技工作领域,“科技管理职责该集中的还要适当集中,不能把有限的科技资源‘撒胡椒面’”“市、县科技机构总体要加强,并保持相对稳定。

”。

针对议事协调机构,“地方反映,议事协调机构过多。

这个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从各省(市)的动员会议来看,这些改革的着力点,在于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意在健全完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和体制机制。

如北京强调,要着力调整优化重点领域机构和职能,落实党中央要求、从北京实际出发,对金融、科技、社会、数据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行优化调整。

青海强调,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主线,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出发审视谋划推进改革,着力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

二和中央层面改革相比,地方机构改革,更加注重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机构改革指导文件稿对地方反映突出、需要结合机构改革统筹推进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配置人员编制和落实领导职数管理要求等作出部署,要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贯彻执行。

这充分说明,此次地方机构改革的一大重点,是要进一步破解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难题,为基层扩权赋能。

天津强调,要突出基层基础,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政治引领、综治能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贵州强调,要抓好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强化乡镇(街道)统筹管理协调能力。

从大方向上看,各地的做法基本都是不断压实政府部门执法主体责任,能由机关执法的不另设执法队伍,减少、归并现有执法队伍。

如北京提出,着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压紧压实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责任,细化市、区执法职责划分,构建权责清晰、协调联动、运转高效的执法体系。

上海也表示,将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下沉执法力量,深化基层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提高执法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不论怎么改,确保改革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样体现基层治理能力。

各地在部署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稳妥有序做好机构转隶组建和部门“三定”方案的制定。

唯有厘清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改革的成效才能得到凸显,基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三除了落实好“规定动作”,完成好“自选动作”同样是地方机构改革的“重头戏”。

回顾之前的地方机构改革,中央均给予了地方一定的机构设置自主权。

上一轮改革中,各省根据各自实际,设置了不少颇具地方特色的机构。

海洋大省山东,专门设立了海洋发展委员会和海洋局;旅游大省海南,整合旅游、文化、体育等职能,组建了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的广东,组建了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当时,浙江也有不少特色举措。

如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并单独设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为了以更大力度推进全省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浙江还专门组建了省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在加快推进数字浙江建设的关键节点,成立了建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统筹管理公共数据资源和电子政务等等……这些特色机构虽然各有不同,但设置的逻辑是共通的:立足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的机构职能体系。

在新一轮的地方机构改革中,这一逻辑依然成立。

从各省(市)发布的信息来看,各地会有一些“自选动作”。

例如湖南提出,要把握重点领域机构职能调整优化,严格对标对表落实好“规定动作”,因地制宜完成好“自选动作”。

重庆提出,要因地制宜完善区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建立与“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相适应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推动形成党建统领基层智治新格局。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

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县、乡两级不作精减要求。

从以往改革看,中央关于机构人员精简的数量,会成为很多地方精简人员的参照。

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北京、湖南、青海等省份都在部署会议上提及了优化人员编制配置的相关内容。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优化人员编制配置,正是过紧日子的重要体现。

这也意味着,各地会在总量控制下,对编制资源做结构性优化,以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有足够人力和资源支撑。

如此做法,体现了“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动态调整思路,更体现了地方机构改革实事求是、因应时势的要求。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3319.html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