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客留学网 学校大全 二中应元 广州市二中应元学校怎么样

二中应元 广州市二中应元学校怎么样

二中应元

一、环境:二中应元学校原址是清泉街小学,面积比较小;而中大附中在中大校园内,建筑风格与中大浑然一体,环境上中大附中占优。应元二中教室有空调且会经常开,但是,每逢初一十五,三元宫的香烟会熏上来;中大附中的教室没有空调。 二、生源:二中应元学校是全市(主要是越秀区)的尖子;而中大附中大约有1/3是中大教 职工子女,2/3是海珠区(为主)的尖子,生源素质也不差。 三、师资:二中应元学校大多是实验学校聘请的年轻老师,只有个别原二中退休老师;师资上与中大附中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四、办学历史:二中应元学校办学6年左右;中大附中于1993年秋复办,复办已达15年,是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中学。 五、升学率:根据2006年部分数据,数据显示应元二中2006年达示范性高中线比例为92.5%,同年中大附中为85.1%,以应元二中当年应届初中毕业生280人(人数是估算)、中大附中295人计算,达示范性高中线人数相差8人,其实相差不大。 六。。。。。。

广州市二中应元学校怎么样

2022年,将是广州很多过去赫赫有名的民办初中历史性的一年。

继去年广州广雅实验学校(下简称“荔雅”)转成公办学校后,当年赫赫有名的另外几所一线名校今年也面临着重大变局。

比如说:广州市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又称“二中应元”),今年将停止初一新生的招生。

和荔雅转为公办学校的结局不同,二中应元是停止招生,也就是说,待到2024年,如今的初一学生毕业后,曾经人们高度认可、被家长亲切地喊作“二姨”的二中应元,将彻底消失。

为何这么一个好好的“二姨”,会收获与荔雅完全不同的结局?其实“二姨”的谢幕,折射出越秀区很多不为人所知的教育现状。

提醒一句,这是一篇纯技术文,涉及比较多资料比较,因此读起来可能不那么有趣,但对你看清楚越秀区近期和远期的教育实力可能很有帮助。

2021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通知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

而由广州市第二中学主办的二中应元,正是这种典型的由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单独兴办的国有民办学校。

因为没有非公办的出资方,“二姨”不具备转制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可能;唯一存续下来的可能就是像荔雅一样转制为公办。

“象征顶天立地的老木棉树 图/小升初网对于“二姨”这么一所有着良好口碑、良好师资的学校,很多人原本的预期都是它的结局将和荔雅一样,不曾想到的是,它的结局竟然是谢幕。

为何出现这样的结果?套用一位教育部门知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越秀区不缺初中学位”。

为何这么说?我们先来看看广州市教育局用于内部分析的《2018广州教育统计手册》所透露的数据因为该表格的统计时间为2018-2019学年,表格中的三年级是如今的六年级,将在今年9月升入初中,鉴于目前的政策条件下跨区读初中越来越不容易,基本上可以假设:小学的毕业生大体都会留在本区升学,因此未来三年越秀区需要的初中学位数为1.1万-1.2万左右。

按照去年4月越秀区公布的区辖普通公办初中招生计划来看,该区共有256个班的初中招生计划,按照每个班45人来计算,可容纳11520名初中毕业生,就算不计算该区的民办学校,也完全可以容纳今年和明年全区的所有小学毕业生。

而且按照广州市教育局去年发布的《广州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初中、高中每班不超过50人。

因此,即使越秀区现有的公办初中不扩容,理论上也可以容纳至多12800名学生,可满足2024年的入学需求。

而且,原本高中部全部在越秀区的执信中学将部分搬迁至天河校区,还将腾出更多的初中学位,再加上越秀区这几年的学龄人口相对稳定,除非突然有重大的政策变化,否则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越秀区都不缺初中学位。

这对近期买越秀区学位房的家长是个利好:学位足,就不太可能出现买了名校学位房而出现学位预警的情况。

不过,好的民办学校老师往往是用高配,可以改变一下师生比来降成本?那我再换种方式来算一下。

按照师生比来算笔账,情况是这样:《2018广州教育统计手册》显示,越秀区初中的师生比为11.6。

没错,这几年越秀区一直在大力推进区属教育集团建设以增加学位,但这种增加,其实就是让弱校挂上名校的牌匾,让名校部分老师流动到弱校的中去,都是无需增加多少成本的!所以,越秀区办教育的原则就是少花钱多办事,甚至是不花钱多办事,将年开销2000万的“二姨”揽入自己预算,这并不符合越秀区的行事方式。

省市名校高中部逐渐移出越秀和天河、黄埔、海珠、荔湾、白云等区域不断通过新建名校和引进名校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不同,越秀区这几年做的事情是调整学位的供应结构来增加优质学位的供应:将区内大批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分别纳入到省实越秀、执信、七中、十六中等教育集团旗下,让越秀区多了很多优质学位(当然,这种挂牌式的优质学位增加有多大的效果,仍待日后的成绩来说话)。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越秀区增加优质学位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抢占省市属学校的资源:近十几年来,原本高中部全部位于越秀区的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都先后将高中部全部移出了越秀区;铁一中虽然在越秀区保留了完全高中,但也兴建了同样是完全中学的番禺校区,新校区近年来已经有成绩全面追上老校区之势头;执信中学则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将高中部部分移出越秀区。

对于这一点,越秀区多少是有点乐见其成的。

因为这腾出来的部分校舍有不少都会改做学校的初中部,增加这部分学校的初中学位。

上述五所省市属学校分别由省市财政拨款,基本上不用占用越秀区资源,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则是属地管理。

也就是说,初中阶段的招生工作由越秀区制定招生细则,生源中的绝大多数也是越秀区的地段生。

省市属学校因为高中部的迁出而增加了当地的初中资源,对越秀区而言可以说是借省市属资源办了越秀区的事情。

这固然是件大好事,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越秀区教育的隐忧。

没错,豆妈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在某些完全中学内,高中老师是会兼任部分初中特色班老师的。

高中课程的难度明显高于初中,在一般情况下,高中老师的入门门槛和平均素质都是高于初中的。

高考才是一所名校最大的“命门”,所以大多数学校在正常情况下乐于把最优质的资源放到高中去。

无论是广大附还是二中,如今都已经把最特色的初中班搬到了高中部的辐射范围内,初中部留下的,只是次特色班,除了这几年政策变化方面的原因,恐怕多少也有师资统一安排上的考虑。

铁一番禺校区的中考和高考成绩也渐渐可以和越秀校区分庭抗礼。

管中窥豹,其中的信息大家可以细品。

不能不说,名校高中部的迁出,对越秀固然是增加名校初中的利好,但也有优质师资流失的隐忧。

下面这个是“广州越秀教育”近期发布的主要招聘广告情况这个则是“广州天河教育”发布的对比两者,你不难发现,越秀区无论是招聘人数还是在文章点击率方面的数据方面,都远不如天河。

各自点开两个官微近期热度最高的一则招聘广告,你会发现更多:越秀区的画风是这样的:而天河区的画风是这样的:越秀区的画风很“庄重”,天河区的画风则更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喜好,开宗明义的“这就是天河”,亦充分点出了天河作为广州GDP第一大区的优势和自豪感,亦让人不难产生福利较好、前程无忧的联想。

我只想问你,对比两家的招牌广告和应聘便捷程度,你会对哪个区有更大的兴趣?其实,越秀区很多小学虽然不如东风东路小学这样名声在外,但口碑都不错。

豆妈和几位来自不算太知名的越秀区省一级小学的家长聊过,他们反映,自己班级好几任老师都很负责任,特别是语文老师,期末考试前管得特别细,会将课内所有知识要点都分发给孩子们,㰵孩子们考前落实。

因此,如果这些老师在岗一天,相信越秀区的教育都能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如果这批老师退休了呢?招聘力度不足将大大地降低越秀教育的素质。

希望这仅是豆妈的杞人忧天,也愿越秀区的教育水平越来越好!。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请发送到chengfengseo#gmail.com(#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jancle.com/post/2643.html

TAG: